当前,网络特殊的修辞语言符号运用越来越广,有些词语甚至有向普通词汇渗透的现象。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目前由一义多词造成的语言浪费和语言混乱更是屡见不鲜,网络语言现状令人担忧。网络用语的规范与引导,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语言是IT业数字化革命的产物,具有
首先,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比如仿拟、比喻、谐音、拟人、摹拟、借用等,使一些网络语言给人以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有的仿拟童言童语成词,如“GG”为“哥哥”、“DD”为“弟弟”、“JJ”为“姐姐”、“MM”为“妹妹或美眉”。有的仿拟台湾普通话腔调,如“酱紫”为“这样子”、“速哦”为“是哦”、“卫”为“酷”。有的仿拟现成语篇,网络文学代表作―――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影片《大话西游》和雪村的网络flash动漫《东北人》与网民们一经接触,就迅速掀起了模仿浪潮。有的运用比喻成词,如“恐龙”为“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菜鸟”为“初上网的新手”、“光光”为“单身男性网民”、“水母”为“在BBS上较能灌水的女性网民”。有的利用谐音造词,如“伊妹儿”为“E mail”、“烘陪鸡”为“homepage”、“btw”为“顺便问一下”、“0748”为“你去死吧”、“3ku”为“谢谢你”。有的将错就错造词,如“大虾”为“大侠”、“米国”为“美国”。有的利用一些象声词或单声词的拼音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或动作,如“呵呵”、“嘻嘻”、“呜呜”、“wuwu”、“kaka”、“555”等。有的借助一些表情符号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如“ ”是看花了眼、“―D”是开口大笑、“ o o ”是非常吃惊、“C:―”是非常感伤、“://sigh”是叹气、“://hand”是支持或同意等等。这些词语的形成或创作,一方面是网民表现力、想像力、自我意识和深层诉求的表现与抒写,也从一定程度折射出了网民对港台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认同与追求心理,甚至反映了一些青年人求新求奇、扮嗲扮小的心理。
这种“感想性、即时性、随意性、情绪化、碎片化”的语言形态,暂且称其为“网络修辞”,即以网络为媒介且带有网络鲜明实际特色的言语交际活动,虽然能给网民们带来一时的轻松愉悦,但从语言学角度讲,许多汉语拼音、英语单词、缩略语、汉语、表情符的混乱组合与使用,在丰富和扩大普通话词汇的同时,也使得一义多词、错误字泛滥成灾,破坏了语言的纯洁,使传统语法规范面临严重挑战,甚至在给使用者之间的交际带来障碍的同时,也给许多初学者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理解、记忆负担或畏难情绪,从而造成语言的浪费和混乱。
对青少年网络用语的规范,是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建文明网络文化的迫切需要。时下,网络道德问题又在许多新的领域日益凸显,而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语言往往是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利于沟通和交流的最佳平台,对青少年进行健康的网络用语规范和引导,无疑是建立一个文明互信的网络的基础。因此,帮助广大青少年对自身网络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而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互联网络管理方法体系,也需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青少年网络语言表现出的随意性、探索性和前卫性等进行富有前瞻性的探讨,更需要我国的教育机构,对广大青少年在上网期间进行科学而正规的教育和引导。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