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荒芜中起步,从零做到了年产销轿车近10万辆。没有外资的光环,没有国外的品牌开路,却能够跻身中国十大汽车企业的行列,并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
奇瑞汽车,用8年的时间,演绎了一个关于中国汽车的创业故事,也颠覆了许多关于中国人造车的“能”与“不能”。
造中国的
汽车,永不言弃的执著
奇瑞人说,选择了汽车,就是选择了艰辛。
记者手中有一张照片,是奇瑞人为当初艰辛创业留下的一个永恒的画面 一根孤零零的厂房钢柱直直地挺立着,背景是蓝天,地上只有泥土和荒草,那是工厂奠基的纪念。1997年3月,工厂正式破土动工时,奇瑞人拥有的只有希望。
在农舍为邻的旷野,在没有暖气、屋内阴冷的三九寒天,在一个个披星戴月的日子,创业者们一起睡帐篷、拔荒草、抬电缆。奇瑞公司董事长尹同耀曾经说过,在奇瑞的发展历程中,他最满意的就是“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有‘野心’的家伙。”
建设中的艰苦并不可怕,最让创业者焦虑的是谋求一个合法的出生权。尽管奇瑞汽车曾经被称为“951工程”,意思是安徽省“九五”期间的1号工程,但很长时间以来,奇瑞都如同一棵石缝里的小草,必须不顾一切地顽强生长。
但也因着顽强,奇瑞创下了令人赞叹的业绩 1999年12月,首台奇瑞轿车下线;2001年6月,第一万辆奇瑞轿车下线;2003年3月,第十万辆奇瑞轿车下线;2004年4月,第20万辆奇瑞轿车下线。
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再多的车也是别人的辉煌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总经理耿昭杰说过一句话 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造再多的车也是别人的辉煌。
毫无疑间,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工业发展战略使我们收获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如今,走过了20多年,在一些合资企业中,中方不仅没有换来技术,反而连产品细小的修改权都没有。在产品上没有话语权,在技术上没有自主权。人们不禁反思,仅仅用市场能否换来技术 中国汽车行业没有自主品牌到底行不行
“尽管奇瑞经历了不少磕磕碰碰,但我们自己感觉已经摸对路,越做越觉得有信心了。”尹同耀自豪地说。
正是由于拥有自主品牌,奇瑞才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产品才能够没有顾忌地走向世界。2004年,奇瑞与全球23个国家签署了整车或CKD出口合同,全年出口整车和成套散件达到8000辆。今年,奇瑞计划三分之一的产品出口,目标是出口5万辆汽车。
自主研发,打破“神秘感”,走出“闭门造车”
没有自主研发就没有自主品牌。但多年来,汽车研发在中国始终有一种“神秘感”,“中国汽车企业没有条件搞自主研发”曾经是一种主流的声音。
但奇瑞人不这样想。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奇瑞一口气推出了5款自主研发的新车和六款拥有自主品牌的“奇瑞动力”发动机。这背后是奇瑞多年来对自主研发的倾心投入。
据介绍,奇瑞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资金,都保持在当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先后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是国内装备最为先进的汽车研发机构之一,拥有发动机台架试验室、排放分析室、整车道路试验室、总成零部件试验室、气道试验室、电子试验室等,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开发平台。
当然,自主研发也不等于“闭门造车”。奇瑞始终没有忘记“拿来”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国外的汽车人才。通过与奥地利AVL公司建立委托设计关系,奇瑞出创意、给标准,AVL出技术、绘图纸。六款“奇瑞动力”发动机就来自于这种模式。
奇瑞的决策者多次到北美、欧洲、日本及韩国等地的知名汽车企业考察,用充满活力的机制将各地的汽车人才吸引到奇瑞,用自主品牌的爱国情结把华人汽车专家召唤到奇瑞;在国内,则发挥年轻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优势,把一些老牌汽车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精英集聚到奇瑞,让他们在实现“中国创造”的同时,再写自己人生的辉煌。
截至2004年7月,奇瑞公司累计被批准授权专利121项,已申报待批专利98项,目前又全面展开了国外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