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盾”抵千钧不可摧

2005-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孙茂庆 通讯员 吴士来 本报记者 温庆生 我有话说

近年10月,宁夏某试验场,专家云集。我军首次超高强新型材料抗侵彻实验在这里进行。只见直径为57毫米的弹体,以速度1200―1500M/S向靶体射去时,让专家们兴奋的场景出现了―――

外观上和普通水泥预制品没有多少

区分的高强钢纤维混凝土靶体,被命中两发弹体后,靶体弹坑面积略有扩大,深度只增加了2厘米,裂缝的长度和宽度略有增加,但没有完全破坏。而弹体在高速撞击靶体后反弹并严重变形,尾翼大部分折断。

实验的数据表明,这种由新型材料制作的靶体强度达到甚至超过了钢材的强度,足以抵抗当前所有武器的打击。这项科研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空白,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种新型材料的研制者,就是特招入伍的大学生军官、南京军区空军某勘察设计室主任陈联平。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陈联平创造了多项辉煌记录。自主完成的氢能发供电机组、“软土地基”机场建设难题、高抗侵彻新型材料的研制及试验等16项重大科研成果,分获军队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他的带领下,南京军区空军某勘察设计室参与完成军内外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近百项,共获得军队优秀设计一等奖3个,空军设计一等奖7个。他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多次被总部、空军和军区空军评为工程建设科技先进个人、成才标兵。

1983年,未满20岁的陈联平,被特招到南京军区空军某勘察设计室工作。当时,室里有50多个人,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几乎没有人学过计算机。陈联平这位计算机工业控制系的高材生向领导建议办业余学习班,给大伙讲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他讲课认真,传授的知识新鲜又实用,来听课的人很多。之后,他自学与工程建设设计相关的地下防护工程、场道工程、机场供油等十几门课程,先后报考解放军工程大学建筑本科、南京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陈联平和他的同事们设计建起一座座有时代特色的军营、一个个现代化导弹雷达阵地、一座座设计新颖的机场、一个个坚固的国防仓库……

1998年3月,陈联平被任命为南京军区空军某勘察设计室主任。他把设计室建成一流人才聚集、事业兴旺发达的地方 博士、硕士占63%,有21人通过国家一级建筑师、结构师等考试;精密仪器引进了,CAD设计平台有了,网络中心建立了,GPS控制系统构建了……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更让陈联平意识到科研和人才的重要。这是让他心潮难平的一段日子。摧毁南联盟80%防空设施和作战指挥系统弹药库的那2.3万颗精确制导导弹和炸弹,好像是在他的内心里投下了2.3万个“?”,又炸出了2.3万个“!”。

怎么才能为我国国防工程装上一个坚不可摧的盾牌 搞防护工程设计的陈联平在没有实验设备、没有科研经费、甚至连一份完整的资料都没有的情况下,带领一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上路了。陈联平三上北京,请来我军著名工程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当顾问。解放军理工大学也慷慨提供实验场所,使他们顺利地通过对弹体侵彻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材料抗侵彻机理的研究,找到了材料的最佳试验制配方案。

那年的春节,陈联平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单位的图书室,反复观看历次实验录像,终于发现弹体击中掩体的瞬间,就像一块石子突然扔进平静的水面,拥有巨大动能的高速弹头使掩体震荡、撕裂、破碎,直至击穿。陈联平由此感悟到,以目前的材料和掌握的技术来看,一味制造从正面加大防护的高强抗打击遮弹体的难度较大。但若从弹体的侧面给它一个外力,造成弹体方向发生偏转,它的攻击速度和能力就会自然衰减,而且偏转角越大,弹体的攻击力就越小。他的想法经过计算机仿真和数模物理反复实验后,终于得到科学验证。于是,一个创新的方案随之而出―――在加大混凝土韧性时,再突出它的抗偏转能力,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消耗弹的功能,直到失去它应有的作用。柳暗花明。一种新的高强钢纤维混凝土诞生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