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气路
43户人家,198口人,方圆20平方公里,河南省济源市思礼乡水洪池村,在海拔1460米的峰峦叠嶂之中若隐若现。
水洪池村与传说中的愚公移山之处相隔仅几个山头。6月3日,记者驱车前往这个山村,车轮下蜿蜒20公里的盘山公路讲述着一个新时代愚公故事。
直到上个
“一年修不成,两年,一辈人修不成,下一辈接着干”,村支书苗天财带着7名党员,组织全村仅有的48名男劳力向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开了战。
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块野菜饼;晚上在岩缝中打地铺,白天腰间勒根绳子在悬崖上打钎;冬天每个人的虎口裂开了一个个大口子,夏天每个人的肩上晒脱了一层层皮……
路修得很难,很悲壮。没有钱,苗天财拿出了多年攒下的500元盖房钱,76岁的老人崔志文把自己备用的棺木卖了,村里有的人卖光了圈里的牛羊,有的卖掉了闺女的嫁妆……全村70%的人为修路负过伤流过血,苗田齐、李中和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0年血汗筑一路,水洪池人修的争气路,成为济源市要想富先修路的经典,愚公精神成为济源人民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勇当先的精神支柱。
畅达路
济源北依太行,西踞王屋,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山区占80%,总人口66万,山区占60%,道路畅达是广大群众的愿望,是社会经济腾飞的希望。
柏油路、水泥路修到田间地头、通到农民家门口,成为历届市委、市政府为民、兴民、富民的一项接力工程。
于是,路,展现出济源人的大气
1988年至1996年的8年间,交通建设资金达2.1亿元,16个乡镇办事处全部通了柏油路。
1997年至今的8年间,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8.8亿元,全市48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晴雨通车。路,展现出济源人的精细
去年,全市农村公路“畅达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改造小有河到林山的30多公里道路时,适逢阴雨天,为防止已开挖基层的作业面被雨水浸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施工人员就手执铁锹、脸盆,顶着狂风,站在已覆盖防雨布的路槽内,把雨水一锹又一锹、一盆又一盆,舀到边沟里。为了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施工队伍按照路面应摊铺宽度,先在路基上培路肩,这样可以减少摊铺宽度10厘米,仅此一项就减少石灰稳定砂砾料3000立方米,节约资金20余万元。
路,成为济源人民发扬愚公精神的标志。
和谐路
春有花相随,冬有绿相伴。
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国道、省道进入济源市,最让人赏心悦目和难忘的就是宽敞的道路和各色行道树。沿着宽畅的道路走去,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和全省一流的篮球场、中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走在和谐路上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前身为小冶炼厂的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几十年技改不断,从闹市区搬出后,在成功治污的同时,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解铅和矿灯生产企业,经济效益连续11年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济源全市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进出口总额增幅均居河南省第一位。
始建于2001年投资4000万元的古轵生态苑,目前已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花卉基地,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已达40家,带动农户6万家。农民由土里刨食大步走向土里淘金。去年,该市仅种值无公害蔬菜就达2.3万亩,形成了面积达8.6万亩的四个特色商品蔬菜生产带,优质品种进入了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去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00美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绿色的道路,绿色的城市。森林覆盖率42.8%,绿地率30.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6平方米。人与大山在共同变迁中达成新的和谐。2003年,济源被确定为河南省实施中原城市群率先崛起战略的九个城市之一。
遥望济源市,年内即将竣工的两条高速公路像两条银色的飘带在这里交汇,这个“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的未来之路,呈现出越来越宽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