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珠海科技馆为何美梦难圆

2005-07-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珠海特区报记者 宋华 我有话说

一项珠三角城市竞争力调查戳痛了珠海科技人员的心 在珠三角地区21个地级市中,迄今没有科技馆的只有5个,而15年前就提出兴建科技馆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珠海,至今仍然美梦难圆。

十件提(议)案只换来几句解释

珠海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今年年初成立,在这个本该高兴的场合

,这些一辈子工作在珠海的科技人却纷纷为他们心仪已久的科技馆之梦摇头叹息 珠海改革开放建特区20多年了,珠海的经济社会事业和科技发展环境不知强过以前多少倍,珠海的科技重奖政策也不知吸引了多少科技精英,可就是缺少科技创新的“思想家园”――科技馆。

从整体和横向上看,珠海对科技人才的凝聚力似乎改善不大,在珠海工作时间较长的科技工作者们甚至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查阅不到最新的技术情报资料,参加不了高水平的专业报告会、研讨会,找不到科技学术交流的场所,久而久之,难免从出类拔萃的科技创业人变成耳目失聪、手脚不灵的科技庸人。

科技界的珠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终于憋不住了。几乎内容完全相同的《关于加快建设珠海市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场馆的建议》、《尽快建立珠海科技馆的建议》等提案、议案在15年中,先后约10次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珠海市人大、政协会议上。

该提案最后一次亮相是在前不久召开的珠海市六届一次政协会议上,有政协委员曾对记者说,当时递交这项老提案的心理是“提了也白提,不提白不提,还是再提一次吧。”记者注意到,这一次的提案巧妙地避开了科技人员和科技事业如何需要科技馆,而是从政府的政绩出发,强调了“科技馆是‘文明城市’评比中的硬指标,珠海科技馆迟迟不能建立对珠海‘科教兴市’、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市’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云云。

提案人颇费苦心的换位思考,其结果还是令人遗憾,换来的只是有关方面的几句解释 我们不是已经有了香洲的博士楼、中山大学校区的电教室、清华科技园的科技孵化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科技长廊吗 还有航空航天技术成果展示馆、软件产业展览馆,这些还抵不上一个科技馆

一句解释胜过10件提案、议案。失衡的话语权决定了珠海科技馆只能是个难产的胎儿。

三个“五年规划”承载不起一个科技馆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珠海就在珠三角城市中率先提出建设自己的科技馆,以推动珠海经济特区的科技普及和进步,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根据当时新鲜出炉的珠海经济社会事业“八五”建设规划,人们梦想中的珠海市科技馆还真的在新香洲体育中心东侧的市区中心破土动工了。

参与当时筹建的负责人叶斯华向记者介绍说,那时将整个珠海市科技中心规划为科技展览馆、科普馆和业务馆三个部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到1997年业务馆建成之后,就再也没有资金建设科技馆等主体场馆了,规划原址至今仍是一片青草地。

叶斯华还告诉记者,当时珠海科技馆的设计理念是先进的,除了科普馆有极强的参与性之外,整个设计体现了科普、交流和转化“三位一体”的功能,这个设计思路后来被天津市和珠三角周边一些城市在建设科技馆时部分地借鉴或整体采纳了,而珠海的科技馆建设一直延续到珠海市的“九五”和“十五”规划结束,整整三个“五年规划”都没有建成一个科技馆,真是出乎很多珠海人的预料。

珠海科技馆短缺的是什么

不久前,广东省人大代表检查团来到珠海,在检查落实《科普法》情况时,再一次提出珠海缺少科技馆的问题,科普场馆的设施建设在珠海究竟是没有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还是尚无条件和资金建设科普场馆 与一些欠发达城市相比,珠海显然不属于后者,但也不属于前者,而属于决而不行、行而不果之列,根子还是对科技场馆的认识问题。

一位人大代表当时就不客气地说,一个文明和谐的城市没有科技馆,就好比一个优秀的老师没有讲台,一个处在创造旺盛期的知识分子没有书房,千千万万个成长中的孩子没有一个科普乐园 那种漠视科普和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短视意识和无知所造成的后果,甚至比缺少资金更可怕。

珠海市政协原副主席赵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谈科技馆建设对科普教育、科技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就凭着科技馆建设这一条,拥有一系列荣誉的珠海市想要跨进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就很难。赵芝生认为,珠海的科技工作者为科技馆建设期待了很久,呼吁了很久,这几年,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珠海以外的城市去参观科技馆。将“科教兴市”奉为圭臬的珠海至今没有科技馆,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记者了解到,有几家珠海的电力和通信企业两年前就表达过要承担相关技术科普场所和设施的投入,但苦于科技馆的规划建设迟迟不见动静,这样社会资金便流向了他方。

珠海科技馆的美梦何时能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