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论集萃

2005-07-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会认同

郝先中在《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会认同》(刊于《学术月刊》2005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西医东渐对近代中国各社会阶层产生了微妙的心理冲击,统治者历经矛盾与反复,最终产生认同感并完成

了医疗体制上的变革;知识分子群体从救国保种的高度,积极倡行发展西医;中医界则以平和的心态研究和比照西医,寻求中国医学的发展路径;普通民众对西医的态度也有一个从畏疑、迷惑发展到接受和信赖的过程。

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

侯德泉、侯晚梅在《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刊于《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前后,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有过从联邦制到单一制的转变。此后经北洋军阀统治到国民党统治,国家结构形式在制度形态上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单一制。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践表明,中央集权缺乏相应的权威,地方分离割据势力是中央政府无法消除的心痛;地方自治举步维艰,往往为中央或地方的官僚政治所利用。以独裁为特征的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都是一种官治,而官治则是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实践中的病原。

建国前陈云的财经工作方法

曹应旺在《建国前陈云财经工作方法述论》(刊于《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陈云是在陕甘宁边区遭封锁、发展生产成为边区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党内又存在轻视经济、技术工作倾向的背景下,走上主持边区财经工作的岗位的。从延安到东北,陈云在财经工作上所以取得很大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掌握和运用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调查研究、从战略高度看问题和稳步前进等方法统领财经工作。这些方法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他在主持新中国财经工作时屡建奇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形成的特点

孙君健在《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形成的特点――以总统、国会在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争论为例》(刊于《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形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行政与立法机构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关键时刻总统和国会两院在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最终总能达成共识;第二,从行政和国会与两党相互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对经济问题的考虑是它们的共同点,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政治利益往往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第三,从政策实现的途径来分析,总统靠游说国会和呼吁公众支持来实现自己的政策,国会则通过立法来体现其主张,而且国会在大多时候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而总统则在多数时候保持反应式的决策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