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又是一个“桃李芬芳”的时节。众多青年学子迈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启他们又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在他们之中,有一部分勇敢地到基层去就业,他们在“优裕”和“艰苦”之间选择了后者,将自己的青春浇铸在基层,奋斗在广袤的大地之上。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无数高校毕业生奉献社会、报效祖
青年学子的选择,既是个人的决定,也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党和政府一直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点应该成为各部门各地区做好人才工作的共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将青年学子的意愿和国家的引导紧密地结合起来,必须依靠各级党政部门周密、合理的政策制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它对于努力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各级有关领导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方面要尊重人才市场的流动规律,尊重青年学子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要针对基层和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在基层就业服务、户籍管理、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制定有力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消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此外,地方党政有关部门和高校要加强联系、通力合作,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通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多种社会实践形式,让毕业生在改革、建设的第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了解国情、砥砺品格、增长才干。
青年学子面向了基层,也就面向了艰巨的挑战。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一个自我成长与奋斗的历程;对于国家而言,这是攸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败的大事。无数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证明,青年学子在基层所成就的事业,必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添绚丽多姿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