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部的广西,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包括1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到这里服务和工作,并带动当地支柱产业升级、科研水平提升……
广西人才工作焕发的活力,源于人才小高地的建设。
立足西部实际的务实之举
由于种种原因,广西
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由于自身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政府财力很有限,广西显然不可能像发达地区那样全方位、大规模吸引人才,全面“开花”地构筑人才“高地”和“特区”。
而另一方面,广西又拥有东部省区不能比拟的优势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地,区位优势明显;广西是我国糖业大省,年产量50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广西汽车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实力,全国最大的柴油机、装载机企业就在广西;水牛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广西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
基于此,自治区党委领导提出了集中有限人力、财力、物力,在局部地区、部分领域建设人才向往的人才小高地的工作思路。
所谓人才小高地,就是以重点产业、项目、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为依托,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搭建一流舞台,营造一流环境,提高一流服务,帮助人才创造一流业绩,构筑具有层次高、专业化、环境好等特点的人才聚集地。
2004年8月,首批13个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确定,广西人才小高地的建设正式启动。
人才建设体制的创新之举
广西的中药种类在全国排名第二,为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广西确定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作为载体单位的广西药用植物园,聘请到中国药学权威肖培根院士担任名誉主任,并将其麾下的一批专家聘为该人才小高地的研发团队,形成了一支拥有1名院士、9名博士、6名硕士的人才队伍。
通过采用特聘专家为顾问、提供挂职岗位、实行“远程诊断”、开展学术论坛等各种形式,各人才小高地探索出高层次人才聚集的有效机制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人才跟着项目走,项目也随着人才来,项目建成,产业发展,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成本低、效果好。广西特种新材料人才小高地利用在研的60多个项目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了4名院士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广西的人才培养也做到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现场教、实地学、易教易学,可以实现办成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为此,各载体单位制定和出台有关政策和规划。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先后出台了8项有关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人才小高地建设的政策文件,广西柴油动力人才小高地载体玉柴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十年人才规划……
自治区对人才小高地实行分类指导、项目化管理。广西软件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南宁高新区软件园建立了包含人才总量、两院院士数、从事研究开发与工程师数等为内涵的构筑指标体系,并以该机构指标体系为指标,建立管理委员会和各职能部门目标责任制,层层建立考核体系,确保人才小高地建设顺利进行。
人才小高地效应凸现
人才小高地的建立和建设,带来人才大量集聚、产业开始升级、科研水平明显提高的效应。
据介绍,首批人才小高地启动建设以来,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前来服务和工作,其中包括博士162名,博士后11名,博士生导师18名,另外还柔性引进高级人才291名,其中两院院士16名,改变了此前广西仅有2名院士的现状。
柳州通用五菱集团借助广西汽车企业人才小高地的优势,聘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为公司重大研发项目的顾问。2004年,柳州市汽车产销一举突破30万辆大关。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采取“企业 科研 农户”的模式,在山区县建立4个共12000亩的中药材良种示范基地,相应带动建立67000亩生产基地,引导50万农民“发药财”,预计实现中药年产值150亿元。
高层次人才的加盟,使各人才小高地建设载体在科研方面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2004年度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项目26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2004年共获得经费支持的科研项目155项。据统计,截至目前,广西首批13个人才小高地已开展和即将开展的科研项目累计达662项,其中已开展的国家级项目115项,省部级247项,国际合作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