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示
浙江财经学院1998年开始设立“才苑奖学金”,此奖项是该校最高级别的奖学金,每学年只评选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奖金为5000元。“才苑奖”设立4年后,该院领导蓦然发现
得奖者绝大部分是女生。在为“半边天”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该院领导也从中看到了
问题的另一面……
8:2的尴尬2002学年,浙江财经学院“才苑奖学金”评奖揭晓,10位获奖者中,有8人是女生。
又是女生多于男生!负责此项工作的副院长陈寿灿陷入沉思。
连续4届的评奖,每届都是女生多于男生。在对4届获奖者进行性别分析时,女生和男生的比例是8:2。
“8:2现象”引起该院领导的深思。毫无疑问,女生比男生用功,学习也更认真,这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这一现象也透露出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应试教育在高校的延续。
应试教育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10多年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呼声日高,虽然针对应试教育的改革在基础教育层面不断推进。但是,无可否认的现实是,表面上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却掩盖着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熏陶出来的学生进入高校后,无法迅速转换角色,高校的体制、机制以及制度设计都还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运行。
显然,高校现行培养学生的理念、模式、考核制度都存在严重的缺陷。
学生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后,在应试教育巨大的惯性推动下,追求分数,追求成绩,以成绩论成败的现象依然存在。表现在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部分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分数,更用功,也更注重考试成绩的倾向。而高校现行的评价标准仍然还是以成绩为主。
该校领导发现,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产生了两种极端 继续“为考分而学习”,成绩优异,奖学金名单上不乏这样的学生;对应试模式非常厌恶,认为进入大学彻底摆脱了“分数”的束缚,大学在他们眼里等同于自由,于是完全放纵自己,结果就出现了沉迷电脑游戏、逃课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自主学习,表现出非凡的创新才能,这部分学生属于少数。在前两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高考成绩相当突出的学生。同时,许多在学校看来非常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却表现平平,而学校评价一般的学生,到社会后却表现突出。这一反差至少说明,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与社会有相当大的距离。
显然,成绩不等同于能力,更不等同于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后者的培养更需要实践。
校园内也能开展实践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应试教育到创新教育,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必须尽快让学生从应试教育轨道中摆脱出来,转入创新教育中去,帮助大学生完成角色转换。
财经学院需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有动手能力,也就是说要有实践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毕竟不可能把主要时间花在社会实践上,他们主要时间还是在高校。那么不出校门能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思维下的实践教育就是社会实习,只有走出校门的社会实习才是实践,这个观点不对,实践应该包括社会实习和科学实践。”陈寿灿说。“大学不完全只是一个教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在不断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的地方。大学生的社会实习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内,他们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如何培养 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形式。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都能创造效益,校园内的科学实践也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不能忽视了校园内这个最有效、最便捷的实践基地。”
2002年,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改革措施在该校应运而生 实行本科生科研项目申报制度。
这项学生科研活动移植了教师科研的一整套制度,内容包括 在课题设计上有教师参与辅导,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后,学校与学生以及辅导老师共同签订一份《研究课题协议书》,师生共同承担信誉保证,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课题立项结项由专家评审,科研成果实行奖励。同时,学校指定由科研处专人负责学生科研项目的管理。
自此,大学生科研活动在“象牙塔”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象牙塔”里的革命
周勇民,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大三学生。早在大一时,他便和4位同学组成一个课题组,申报了题为《诸暨大唐袜业的组织模式与产业升级》的科研项目,柴志贤作为课题组的指导老师。诸暨市大唐镇,年产袜子80亿双,是中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周勇民和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大唐袜业企业调查,他们与企业老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到生产车间和销售市场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充分的数据和材料,课题组写出了《大唐袜业产业急剧升级与政府路径》、《大唐袜业民营企业调查》两篇论文,前一篇论文在《中国信息报》发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某栏目组的关注。周勇民说,科研活动使他们直接感受到所研究问题的现实状况,不仅锻炼了自己调查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得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科研活动虽是学生在做,但作为老师,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因为科研活动的过程也是科研育人的过程。”该校中国外交人物研究所所长宗道一说。宗道一是中国有名的撰写外交官传记的作家,在他的带领下,财经新闻专业的傅铮铮、朱礼盈等同学从大一就开始新闻采访实践活动,几年来,他们南来北往,从北京到上海,采访了成思危、阎明复、刘国光、蒋学模、戴秉国、吴建民、谷超豪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这些科研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积累了采访经验,同时也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朱礼盈的实践成果非常突出,她已在《人物》等刊物上发表稿件50多万字,在6册大型丛书《口述与对话》中担任其中3册的主编和副主编,撰写著作100余万字;傅铮铮先后两次获得校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在《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采访心理学的若干探讨》和《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性》等论文,这在学校学生科研活动中是少见的。
该校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已3年,这项新型实践型教育模式开始显现成效。
该校三年来受理申报学生科研课题600余项,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课题的申请,已批准立项近300项,资助经费近30万元。学生科研项目与科研奖励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升,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实施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制度后的第二年,就有21位同学在《财务与会计导刊》、《财经问题研究》、《商业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9篇,荣获全国第三届“挑战杯”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金融学院01级学生杜飞磊的《杨汛桥模式案例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举办的“中小企业成长与金融支持”征文三等奖,是所有获奖者中唯一的在校大学生,并应邀出席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
3年来,该校学生共发表文章92篇,有55项成果获奖。
陈寿灿说,大学生科研实践效果显著,学生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升,同时,从该校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科研在就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在杭州市物价局工作的吕明晓在校期间,先后在多种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他告诉记者,在校期间的科研活动对自己十分有益,提高了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在找工作上,比其他竞争者多了专业深度的优势,就业后工作进展顺利,接手的调研工作上手特别快,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多次得到单位领导的肯定。
校党委书记童本立说,3年来的探索已见成效,学生科研的开展改变了学生死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