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少数民族口承文化需要保护

2005-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邢莉 我有话说

中国少数民族的口承文化源远流长,无比丰富。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之一。少数民族口承文化中折射出来的生命观、哲学观、道德观、礼仪观、宗教观,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学术价值。

口承文化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悠久的历史和相对稳定的传统

,二是比较脆弱。民间艺人和听众是口承文化的主体,口承文化的传播需要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但随着现代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口承文化正在急速消失。最近我受中国科学院“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委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九寨沟文化保护的情况。经调查,这里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原来有一位据说能连唱两天《格萨尔王传》的歌手,已于前年离开人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一地区年轻一代的藏族人正在失去对母语的了解。据悉,该地区懂得藏族文字的目前只有一个人了。其他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当地一般民众大多紧跟商品经济的大潮,对自己民族的宝贵财富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和认知,长此以往,本民族的口承文化就消失得更快。

消失的东西是不可能再造的。对于任何民族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弱势民族来说,失去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性,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民族,也失去了自己的根。少数民族珍贵的口头文化对民族成员性格与心理状态的形成,对民族成员的凝聚,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保护口承文化不是要留恋过去,而是要努力还中国文化一个全貌,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现在世界各国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文化却要多元化。然而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存在一种失衡,富国强国的文化正在主宰着这个本来多样化的世界。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文化的趋同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都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所以,民间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需要维系和保护,平衡生态的生物链,在渐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互益互应的紧密关系。民族文化是维系现代化的社会变革、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丧失了这个环节,就等于断裂了文化的生物链,就会导致文化危机。让我们保持和发展民族艺术的传统,尊重其发展的源泉,为世界文明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做出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