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面的一块巨岩已于7月3日倒塌
澳大利亚南部的维多利亚州西南沿海,有一条著名的观光线路“大洋路”,绵延260公里,沿途有诸多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
这几日,名闻遐迩的“十二门徒”又一次成了澳洲公众关注的焦点。原因是,由于海潮的常年侵蚀,7月3日,一块个头较大的“门徒”轰然倒塌解体,原本高达70米的一块巨岩顷刻间变成了仅高出海平面数米的一堆乱石,涨潮时即被海水淹没。
巨岩坍塌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19分,因时间尚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早起游客有幸目睹,其中包括来自悉尼的一家三口。其实头一天他们已经来过,3日早起后决定再看一眼“十二门徒”,然后继续向南澳的阿德莱德行进,没想到鬼使神差就碰上了这百年不遇的场面。15岁的男孩刚刚拍完最后一张照片,巨岩就在他们眼前轰然崩塌,惊得他张口结舌,于是哆哆嗦嗦又补拍了一张。他母亲说注意到那巨岩的底部似乎抖动了片刻,然后就像被定向爆破拆除的一幢楼房一样轰然倒塌。
另一位目击者事后在向电视台叙述事件经过时仍难掩紧张与兴奋,“简直太壮观了!我真是太幸运了!”3日下午带团来此游览的一位导游说,上午来过的同事还跟她卖关子,提醒她要有思想准备,将会看到一幅非比寻常的景象,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原来是少了一位“门徒”。景点管理人员说,坍塌事件发生当天,消息尚未传开,前来游览的观光客人数与平日差不多,但奇怪的是,好像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少了一个“门徒”而向他们投诉。其实,倒塌的那块巨岩在至今所有关于“十二门徒”的图片中都是处于前景的,突然消失应该是很显眼的。只有个别游客发现有些不对劲,还挺气愤:“这导游,干吗撒谎骗我们,明明只有8块大石头,非说有9块。”
澳洲地理学会遗产委员会委员、墨尔本大学地球科学系的乔伊斯教授描述了“十二门徒”地貌的成因――海岬的石灰岩层在海水的常年冲刷和侵蚀下逐渐出现缝隙,继而形成孔洞,经无数次崩塌后与海岸分离,成为孤立水中的石灰岩柱。当然,这几秒钟即可描述的过程实际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地质年代,年头数以千万计。据地质专家考证,“十二门徒”岩柱群始形成于约2000万年前,3日崩塌的那块巨岩大概形成于约6000年前。
乔伊斯教授说,海浪的侵蚀作用大概每年使巨石根部减少数毫米。虽然外表看上去是一整块巨岩,但实际上,除了海浪拍击的直接外力作用,在海水长年的冲刷侵蚀下,渗入巨石体内的雨水及海水已在其内部尤其是根部侵蚀出许多大小缝隙和空洞,削弱了整体强度,一旦超出支撑自身重量的临界点,巨岩便无可挽回地崩塌了。
“十二门徒”景点管理处负责人认为,尽管只剩下8位“门徒”,该处景观的魅力丝毫不减,相信当地旅游业也不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可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他举例说,距“十二门徒”不到20公里原有一处名为“伦敦桥”的自然景观,是座由海水侵蚀形成的石拱桥。10年前的某天,拱桥毫无预兆地突然塌落,与海岸分离,所幸桥上当时无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有一对游客被这突发事件困在了海中一端,最终被直升机接回岸上。从那以后,每年到已坍塌的“伦敦桥”观光的游客反而有增无减。人们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或慕名而来,比对实际景观与照片记录,感悟自然沧桑。
据统计,“大洋路”沿岸景观去年一年的旅游总收入超过10亿澳元,其中最负盛名的“十二门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澳地质学家指出,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十二门徒”幸存的8块巨石早晚也是这个结果,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下一块的解体也许在几十年后,也许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海潮对海岸线的侵蚀是经久不息的,人们不必伤感,老“门徒”消失的同时,也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门徒”,这便是自然的轮回。
当地旅行社的一位导游惋惜地说,“十二门徒”中其他8块巨石都是直挺挺的石柱,只有刚刚坍塌的那块状似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最有“个性”的一块。这么多年看惯了,突然间少了它,再望去总觉得有点空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