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里的孩子都能读上书是我的愿望
在浙江省永嘉县的偏僻山区,每到学校开学,就有一位教师向乡信用社要求贷款,贷款用途很特别――帮助学生垫付学费。
家里破旧的老房子摇摇欲坠,妻子叫他掏钱修修,他总是说没钱,害得妻子不敢回家住。为了帮扶贫困生,他经常四处借钱,
“让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读上书是我的愿望,我就是爱做这样的傻事 ”结果这种“傻事”一做十三年。十三年来,他累计贷款10.2万元,自付利息6000多元,先后帮助335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他就是第三届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师德楷模、永嘉县张溪中学教师陈建平。
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贷款
位于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上游大山之中的张溪乡是一个贫困落后的欠发达乡镇,学生辍学率比较高,流生现象严重。1992年暑假,刚到张溪乡中学当代课教师的陈建平跑遍了18个行政村,挨家挨户调查学生辍学情况,发现这些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生活困难而读不起书,于是,他意识到要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室,最可行的办法是替他们垫付学费。9月1日开学,他就替4位贫困生代交了学费,为此他贴进了一个月90元的代课工资,还向几个亲戚借了100元钱。自己囊中羞涩,向别人借钱又很难,陈建平整天为贫困生的学费发愁。
1993年12月的一天,陈建平经过乡信用社,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贷款。当他向信贷员提出贷款要求时,信贷员问 “贷款用途 ”陈建平答 “为学生垫付学费。”信贷员大吃一惊 “哪有这样的贷款 ”陈建平态度坚决 “难道你们忍心让孩子们没书读 ”信用社研究后同意贷给他1000元,但提出要他的同事担保。同时,考虑到他的行为是热心助学,信用社每学期都会破例为他发放一笔特殊的贷款,多的时候5000元,少则3000元。
有信用社的贷款支持,陈建平干“傻事”更来劲了,每当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他张口就说:“学费你别担心,我先帮你垫着,有钱了就还,没钱也不着急。”这番话感动了许多家长,让不少学生重返校园。但这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信用社的贷款还款期限一般只有三个月或者六个月,如果碰到有的家长无力偿还,他就得到亲戚朋友那里东借西凑,及时把贷款还清,至于利息全部由自己承担。
“我做傻事值得!”
陈建平常说 “一看到贫困生那双期盼的眼睛,我就觉得我做傻事值得 ”有一次,他到潘玉芳家家访,一推开吱吱作响的门,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破旧的房子开着“天窗”,从里面能看到天空,灶台漏水,泥地面湿漉漉的。村里人告诉他,冬天孩子没有棉被盖只好用蓑衣当被子。于是,他当即拿出了身边仅有的几十元钱交给潘玉芳的父亲,并承诺 “孩子读书的事,我包了。”
1997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陈建平发现陈杏珠同学的座位空着,便连夜走十多里山路赶到她家。原来陈杏珠的父母都已亡故,双目失明的奶奶卧床多年,如今爷爷又突然病倒。面对此情此景,他眼里盈满泪水 “杏珠,老师就是你的亲人,今后有什么困难我帮你解决。”在陈建平的资助下,陈杏珠顺利念完了初中。2000年7月他又赶到陈家,将陈杏珠的妹妹和弟弟的学费又承包了下来。
帮扶贫困生有了更多热心人
1996年,陈建平转为公办教师,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他经常把工资甚至连教育局发给他的奖金和慰问金“一激动都做了傻事”。2003年1月温州市教育局发放给他7200元困难补助金,他一分不留全变成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孩子读不起书,去找张溪中学的陈老师。”陈建平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附近鲤溪、花坦、枫林等乡镇的贫困学生也上门求助。他渐渐感到仅凭个人的力量无法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在贷款助学的同时,他有空就跑到温州和永嘉的一些机关单位、企业和新闻媒体,寻找结对帮扶的热心人。据统计,从1997年至今在他的热心撮合下,温州和永嘉等多家单位和个人与69名贫困生结成对子,帮助解决学费和生活费11万多元。
陈建平至今仍保存着两本厚厚的笔记本 一本贴满了贫困生领取结对助学款时亲笔签名的收据;另一本是“助学档案”,上面详细登记着自己实地调查的每一位结对学生和需要结对的学生的家庭和学习情况,还有结对者的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等。
这几年“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活动在温州广泛开展,帮扶贫困生的力度不断加大。陈建平的“贷款助学”业务也清淡了许多,大有“失业”的趋向,但他内心是无比高兴的,因为教育部门和他的愿望是一致的――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