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

2005-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李天良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今后,河南绝大部分文化单位都要脱离政府“怀抱”,面向市场找饭吃。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代表省委省政府明确表明了这一态度。

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景点、文物古迹遍布全省

各地,近年来文化建设又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但整体上看,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小、散、弱”现象突出,全省有1.27万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从业人员6.9万人,平均每个单位5个多人,仅豫剧团就有108个,重复设置,资源零散,形不成合力。

文化体制机制不顺以及由此造成的国有文化单位内部机制不活、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缓慢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文化发展的瓶颈。为了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产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 加快文化单位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根据纲要,河南省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实行国有事业体制,在科学划分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的基础上,把经营部分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出版社除保留河南人民出版社事业性质外,其他出版单位全部转制成企业;文艺演出团体除河南豫剧院保留事业性质外,其他文艺表演院团和演出场所,全部进行转企改制。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竞争和管理机制,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徐光春针对河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体制弊病指出 “过去我们对文化建设采取单一管理模式,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职能交叉、权责不明。今年给这个文化单位拨数百万,明年没有了又要。这种‘喂养’式的管理方法是管不好的,也是喂不大的。我们决不能再吃喝拉撒全都管了。”他同时表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管。政府部门要把行政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政策调节、宏观调控等公共服务职能上,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