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军要思战 兵要务练

2005-07-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辽宁省军区司令员 钱南忠少将 我有话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柱石。世界军事变革的新发展,国家安全统一面临的新威胁,军事斗争准备的新情况,要求官兵必须牢记我军根本职能,强化战斗队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军队是为了打仗而存在的。军队永远是战斗队,古

今中外,概莫能外。从我军的历史来看,我军是在无数次军事斗争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历史经验证明:一支不想打仗的军队,是无用的军队;一支没有准备的军队,是败亡之旅。克服和平麻痹思想,虑国土之安全,思祖国之统一,全身心地投入谋“打赢”、干“打赢”之中。军要思战,兵要务练。有打仗的思想准备,想打仗的事,我们才谈得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才谈得上建设信息化军队,才谈得上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才有可能去真心实意地去抓军事战略方针的落实。

部队战斗力生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与武器等诸多因素的结合,以及长期的研制、装备、训练周期才能形成的。所以,我们只有平时常备不懈,战时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加快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增强武器装备信息化含量。部队是依托技术装备遂行作战任务的,装备的信息含量与部队战斗力的水平成正比。平时应加大武器装备引进和自主研发力度,研制一批具有我军特色的“撒手锏”武器。在武装力量建设、军事经济建设、教育训练、战场建设、战略后方和战略储备、战争动员机制、军事理论研究等等方面进行综合准备,从根本上提高我军的战斗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生成,不仅需要用高技术物化了的武器装备,更要有能够掌握并发挥其作用的高素质人才。超前培养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能够驾驭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客观规律。新技术大量应用于军事领域及由此引起的战争形态变化,使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部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人与武器相脱节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规划不够科学合理,缺乏超前性,未能把培养重点及时转变到军队建设对技术密集型部队人才的需求上,造成人才培养滞后装备发展。人才培养要超前,但也要适度。这就要求我们跟踪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发展,考虑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人才培养的周期,把握好人才超前培养与储备的时间跨度。一方面要防止人才培养的超前量过大,而装备长期不到位,造成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超前量不够,使人才培养滞后,影响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在知识储备上也必须超前,如军事理论知识的储备。

钻研掌握新装备,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据外军调查统计,从未参加战斗的飞行员在执行初期的10次任务中生存率仅为60%,然而10次后再执行新任务的生存率则高达90%,而进行模拟训练则能取代“初期”的10次飞行任务。所以,在做好装备研制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训练模式,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从严从难摔打部队是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军事训练必须紧密结合军事斗争的具体任务,注重敌情研究,加强针对性训练,努力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敢于把部队拉到未来战场相似的生疏地形上,在恶劣环境、复杂气象条件下,进行全过程、全员额、全实装的适应性、综合性训练,提高部队走、打、吃、住、藏、管、通等综合本领和官兵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使野战训练实战化;要加大实兵实弹对抗训练,加强敌军模拟部(分)队建设,为实兵对抗树立起靶子,积极寻求与高、精、尖兵器对抗的有效对策,提高对抗训练效果。

领导干部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打赢、抓打赢、为打赢上,那就是最大的失职。领导干部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中来,要集中心思和精力抓好军事斗争准备。要将强烈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增强真抓实备的自觉意识,破除危害战斗力提高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政绩工程。要带头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随时可能带兵打仗、效命疆场的责任意识。不论战时还是平时,都要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激励和带动部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