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要在资源短缺、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工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提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兴衰根本上取决于是否可以涌现出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凡是国家强盛的时期,必是人才辈出的时期。我国的历朝盛世,无不是俊杰涌现。而人才的匮乏,又必然导致朝代的衰微。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就曾经哀叹道光年间的人才缺乏,并视之为社稷中落的征兆。
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中心的转移与创新型科技人才中心的转换相辅相成。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牛顿、哈雷、哈维、波义耳,在英国还能否上演近代科学革命的史诗;美国之所以在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与美国成为世界人才中心直接相关,二战之后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占据了全球获奖总数的一半以上,据统计,目前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建筑师等“创造性”专业人才,占美国所有工作人口的30%,居各国之首。
新的时代,对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始者,或者是新路径的引领者。这就要求他们首先要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引领力量的今天,时代要求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还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及发展趋势,这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做出创新贡献的基本条件。第二,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根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三,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对事物做出系统、综合分析与准确判断的能力。第四,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能力,要敢于面对困难,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又要在符合科学思维规律的情况下,思维发散而开放,想法独到而奇异。
创新型科技人才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在急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现实国情下,我国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不应是脱离社会的怪才,而应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先锋。所以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更要德才兼备,要具有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创新为民为宗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检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根本标准,是看他能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或科技进步做出突出的贡献。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就是将创新贡献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的典范。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纵观历史,以达芬奇、爱因斯坦等为代表的创新型科学巨匠们,都是在多学科知识的积累中,同时在多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但是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和原始性的创新工作必须具备深厚的知识基础,单一的知识和较窄的学科面,缺少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和支撑力,很难实现重大的科学突破。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应确立长远、非功利化的目标国家、社会和机构对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有科学的人才观,作为研究型人才自己也应有正确价值观,必须目标坚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专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
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应注重科学与人文并重人文精神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文关怀,科学技术最根本的目的也是要增进人类的幸福。所以科学离不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很多老一辈科学家都是集科学和人文素养之大成的典范。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充分用好科技与教育双重资源创新型科技人才不仅要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要经历科技创新实践的锤炼。高等院校吸纳了主要的教育资源,而国家科研机构则通过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汇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国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全社会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起协调统一、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尽可能多的科研创新实践。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应有一定的目标导向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国家目标,重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结合我国科技布局和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提升关键领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在当前,要特别注意发挥企业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进企业与高等学校和国家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造就一批理论水平扎实,能够解决经济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广大科技人员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从事科技事业,在勇攀科技高峰、为祖国人民拼搏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应重视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是新时期我国科技人才的重要素质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科技队伍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推动国家竞争力稳步提高的重要条件。我们所说的“德”,主要是要有爱国情怀,有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够适应时代要求,能够将个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所说的“才”,不仅要看其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也要看其是否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能否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健全的科研设施设备和丰富的研究项目,蓬勃的校园文化,活跃的学术交流,自由的人际沟通与科研探究,多学科交叉和知识交融等,这些都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外在因素。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还需要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使真正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需要能使创新型科技人才体面生活,同时对未来又有良好预期收入的生活环境;需要令创新型科技人才倾心事业,没有太多干扰的创新环境;需要让创新型科技人才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技活动规律,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关心、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全方位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机制,把科技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引导人才有序流动人才的有序流动不仅有助于个人潜力的最大发挥,而且有助于知识传播,有助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人才的有序流动完全不同于人才的恶性竞争。人才有序流动的关键是制度问题,人才有序流动的体制和机制应有利于我国整体上人才的合理流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要求创新型科技人才以事业发展为重,而不是以生活待遇的提高为重,以长远发展为重,而不是以短期利益为重。
国家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是基础;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是支撑,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关键。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手段,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创造人才辈出和成果不断涌现的崭新局面,为新时期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提供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