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剧拍摄当中,景宜和总制片人张明智、导演王文杰合作的最密切。张明智对剧本的要求非常严格,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她一直要求景宜不断地完善剧本。景宜身为一位少数民族作家,她除了对本民族白族了解外,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很精通,因此赢得了大家对她的尊重。王文杰在剧组最尊重的就是编剧,需要对台词进行调整时,一定会和景宜商量,共同认可后才到现场改词。在开拍前,景宜带张明智、王文杰沿着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镇重走了一遍,途中的所见所闻,每到一地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交流,使王文杰对剧本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日后拍摄作了充足的思想和艺术上的准备,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演员王奎荣、王诗槐、吕卓达也就角色向景宜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见。景宜说,在拍摄中,几乎所有的主要演员都对剧本提升的问题和她有过诚恳的交流。甚至服装、道具、化妆全都要征求她的意见。这些来自拍摄一线的意见,融合了主创与演职员宝贵的拍摄体验,对提升剧本非常难得。景宜感触颇深地说,每一次的交流都使剧本更完善一次,从这部剧中我感到了一个剧本家的幸福,也体会到了编剧参与全程拍摄的必要性。
作为为数不多的白族女作家,近年来景宜创作了《谁有美丽的红指甲》、《骑鱼女人》、《岸上的秋天》、《金色喜马拉雅》等,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文学大奖,并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谈起创作,景宜说:“我是80年代初以中短篇小说登上文坛的,在‘鲁院’学习期间,得到了丁玲、艾青、玛拉沁夫等文学大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我终身受益。到了90年代以后,由于我被调入国家民委电视宣传中心工作,随后又被派驻中央电视台,负责参与一个少数民族节目《中华民族》栏目的制作。在这种经历下,我的创作主题从单一白族生活转向多民族的大视野,开始从一个大概念的民族文化的交融、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这样一个层面上去思考。我在各民族的文化境界里穿行,我为之流泪也为之振奋。”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景宜在《茶马古道》这部电视剧里描写多民族的生活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她在剧中通过藏、白、回、汉、彝、纳西、傈僳、普米、珞巴等9个民族人物的命运,歌颂了伟大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将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性格、民族特质进行多层次的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