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波茨坦:六十年的记忆

2005-08-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我有话说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签署了《波茨坦协定》,此外中国、美国、英国还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在协定和公告签署6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波茨坦的西西里宫,查看了一些尘封已久的档案,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波茨坦距柏林30公里,西西里

宫是普鲁士王室1913年建造的最后一座宫殿。它是由德国威廉二世皇帝为其儿子和儿媳修建的,并以儿媳西西里公主的名字命名。西西里宫的建筑风格吸纳了英国乡间别墅的特点,有5个内院,共176间厅室。

斯大林对这一花园式建筑情有独钟,坚持在这里举行三国首脑会议。根据他的指示,莫斯科定做了一个直径3.5米的大圆桌,桌布、椅套、地毯都是象征苏联红军的鲜红色,宫殿外的圆形花坛也用红色天竺葵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五角星。斯大林还以主人身份,给自己选定了两个装饰最好的厅堂作办公室和会议室,给英国首相丘吉尔安排了一个仅次于他的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据说斯大林不喜欢美国总统杜鲁门,故意把原来王子抽烟用的一个小房间安排给杜鲁门作办公室兼会议室。会议厅的最大优点是三方代表能从三个不同方向同时进入大厅。这在礼宾上避免了三国首脑谁先谁后的安排问题。

波茨坦会议大体可分两个阶段。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和三国外长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波茨坦举行会议。从7月17日至25日,共开了9次会。此后因等待英国大选结果而休会两天。7月28日,丘吉尔下台后,艾德礼以英国新首相身份参加会议。会议根据苏联代表团的建议通过了处理德国问题的原则和有关决定,包括设立外长会议,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原则,德国赔偿,波兰西部疆界等问题。

在会议中,三大国各有打算。英国想同苏联争夺胜利果实,阻遏苏在欧洲扩大影响。苏联则考虑巩固胜利果实,确定德国赔偿数额,并让美英承认在东欧各国的新政府和领土变更。美国是想让苏联实践对日作战的诺言,并确立自己在战后世界的霸主地位。波茨坦会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它及时调整了三大同盟国之间的关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出现的一系列迫切问题,如边界问题、对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处置问题等,基本上达成了协议,为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初步基础。

波茨坦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中、美、英三国在7月26日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开罗宣言》是指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在开罗举行会议,确立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是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行为,“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与会国都同意并决定把台湾归还中国。这里的历史资料还证实,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陈仪在接受日本投降后即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可以说,《波茨坦公告》确认了台湾归还中国、作为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

如今,波茨坦协定的内容已成历史,德国人又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度里,这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