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淇水两岸,一个名字被当地军民广为传颂,她就是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下岗女工王利云。多年来,王利云下岗不失志,坚定地走拥军之路,在这座美丽的山城,掀起生生不息的拥军热潮,被授予“拥军模范”光荣称号。
拥军没有终点
王利云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
那年,王秀英因病辞世,临终前嘱咐王利云:“我已经不行了,但拥军可是没有终点啊,以后就全靠你了……”王利云含着泪说:“大娘,你就放心吧,不管将来遇到多大困难,拥军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一颗滚烫的心
从1998年开始连续7年,王利云走遍驻鹤部队的军营、哨所,为战士拆洗衣被千余件,制做鞋垫上万双,向部队赠送电视机、饮水机、毛巾被、凉席等慰问品数百件。“这不是一件件普通的慰问品,是王大姐一颗滚烫的心啊!”驻军官兵群情激昂,感慨一片。
王红爱是军属,丈夫远在边防部队工作。一次,王红爱的婆婆突患重病急需住院救治,经济拮据的王红爱为交不起住院押金而犯难。王利云闻讯后二话不说,马上拿出准备还贷的3000元钱交给王红爱为婆婆治病。山城区汤河桥的苏大娘,儿子在1979年自卫反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现孤身一人,靠政府发放的抚恤金维持生活。王利云得知后,主动承担起义务照顾苏林老人的重任,经常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为老人修缮房舍,清扫卫生,洗衣做饭,看病治病。苏林老人逢人便讲:“王利云就跟俺的亲闺女一样!”
陈桂莲是淇县黄洞乡一位老退伍军人的遗孀,体弱多病,生活困难。这些年,王利云一有时间就进山探望。去年冬天,太行山麓风雪连连。王利云对陈桂莲放心不下,看风雪稍停,就迫不及待地带上粮油和棉衣上山。由于山路崎岖,车无法靠近村子,王利云硬是身背肩扛,步行五六里山路,一步一滑地来到陈桂莲家。“大娘,我来看你了!”屋里没人应声,王利云心里咯噔一下,赶快推门进去,只见陈大娘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王利云急忙喊来乡亲一起送大娘下山看病。待王利云将大娘安顿好,已是深夜11点多钟。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危险。而王利云却因劳累过度,当晚就病倒住进医院,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后来还落下后遗症。
创办“拥军一条街”
拥军的实践告诉王利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如果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拥军这个行列里来,效果会大不相同。
2002年初,王利云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吸纳下岗职工,集资在市红旗商场租用14间营业房,创办“拥军一条街”。这一想法一经传出,很快得到30多名下岗职工的响应,也得到山城区委、区政府和人武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创办这条街的意义,“拥军一条街”的开业时间特意选在“八一”建军节。那天,“国防保万民跨步奔小康,万民奔小康不忘强国防”的巨幅对联在商场楼前高高悬挂,市、区领导和各界群众数百人前来祝贺。
一花引来百花开。王利云创办“拥军一条街”的事儿很快在当地传开了。在她的带动和感召下,周围很多商户都自发地加入拥军的行列,并分别与20多户困难军烈属结成帮扶对子,大家有钱的捐钱,有人的出人,主动承担起义务照顾困难军烈属的重任。工商、税务等部门也为他们的拥军活动处处提供便利。去年初,区里为支持王利云办好“拥军一条街”,特意给她安排3万元无息贷款,还推举她当选为山城区个体工商协会会长。经过多方努力,如今的“拥军一条街”规模越来越大,商户越来越多,“拥军商铺”、“拥军柜台”比比皆是,凡是军人军属到这里购买商品的,一律按进价优惠;凡是大的拥军活动,大家一起参加。这已成为鹤壁市关爱军人、关心国防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表彰王利云在拥军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去年“八一”前夕,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她“拥军模范”称号。目前,王利云正在筹备创办全市第一家“拥军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