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领域需大力弘扬激励人的创新文化

2005-08-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孟建伟 我有话说

科技领域的创新文化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创新。既然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那么它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精神。然而,这种创新文化并不是科技文化本身,而是一种激励人的创新精神的文化,所以,光靠科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整个人文精神的资源,为创造者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

、人文动力和人文关怀,让创造者实现人文价值。概括起来,就是最大限度地将科技活动人文化,从而以人文精神推动科技创新。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这里所说的“人”,即是创造者。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创造者不仅是“手段”,他本身还应是“目的”。这是人文精神在创新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创新文化之魂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说,创新文化是个大舞台,那么,舞台的中心就是创造者,创新文化的一切应当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一般说来,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用其创新性成果服务社会。在这里,人(创造者)本身似乎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创新的真正目的是拿出能够“服务社会”的“成果”。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怎样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激励人的创造性,将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并能够发挥到极致?这显然更加接近创新文化的实质和核心。让我们换个方式思考,即将人(创造者)本身看作目的,而将创造性活动和创新性成果看作手段,让创造者通过创造性活动和创新性成果去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这样就可使创新的过程更加人文化,让创造者自觉地将科技创新同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外在的“要我创新”变成内在的“我要创新”。

倡导“科学人生”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方式

将“科学的生命”与科学家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生命去创新,将创新变成科学家最美好的生命体验,这是人文精神在创新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创新文化之魂必不可少的要素。既然创新文化是个大舞台,而舞台的主角是作为创造者的科学家,那么,科学家就应当尽心尽力地演好这台戏,用生命去诠释自己的角色。

我们常谈到“艺术人生”的概念。艺术家将艺术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艺术成了艺术家生命的表达。其实,科学家与艺术家在精神境界和生活方式上极为相似。只有真正将科学视为生命,将科学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才是真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只有燃起“科学人生”这把生命的火种,科学家们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并且对认识各种复杂现象的统一性会产生“一种壮丽的感觉”,对自然规律的和谐会感到“狂喜的惊奇”。对于创造者来说,这种“科学人生”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方式既是最切身的动力,又是最深刻的目的;不但给整个创新过程以最深切的人文关怀,还能使人在自我和忘我的状态中享受最美好、深刻的生命体验。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为科学家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团结、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是人文精神在创新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创新文化之魂必不可少的要素。显然,创造者的创新活动并不只是为了个人娱乐,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要使作为创造者的科学家在创新文化的大舞台中演好戏,除了科学家自身需尽心尽力外,还离不开作为观众的其他人的默契配合。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发展需要两种自由:一种是“内心的自由”,另一种是“外在的自由”。尽管“内心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上所说的“科学人生”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方式,但这两种自由都同科学外在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爱因斯坦提出的只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而创新文化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励人去创新,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并发挥到极致。这就对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激励和激发人们全身心地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从而在通过科技创新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使科学技术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和创造者个人的价值能得到最完美、生动的统一。这正是创新文化的魅力所在。(作者系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