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只想为高原人民做点事”

2005-0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71岁的郑绵平院士在雪域高原野外科考。(图片均据新华社)

1956年10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4天的郑绵平作为盐湖普查组的成员,坐在解放牌卡车的车斗中,直奔青海柴达木盆地。第一次踏上西北的土地,这个生长在鱼米之乡的小伙子一下子就被这里的广袤和荒凉击中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西北生态脆弱,老百姓生活贫苦。我的家境比较困难,我在大学学习和生活费用都是国家提供的,所以从内心总希望在工作后,对党和人民有所回报。”就这样,郑绵平和盐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行程相当于3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地质界的“拼命三郎”

郑绵平是地质界出名的“拼命三郎”,他似乎永远都处于工作状态中,同事们戏称他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他的女儿郑越说:“父亲这辈子是把自己奉献给了中国的地质事业。难得抽空回来和全家团聚的他,为了留下难得的快乐时光,他每次探亲回来总不忘借个相机,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上,透着爸爸对家人的一片爱心。”

郑绵平的儿子郑凌说:“爸爸在办公室放了一张小床,一工作起来就吃住都在这里。我和姐姐想爸爸了,就约着妈妈在爸爸的办公室见面,然后拉着他去吃顿饭。经常是吃完饭,他就又回到他的办公室。”

郑绵平的学生罗莎莎说:“郑老师在野外的时候,事事身先士卒。有一次在青海考察,盐湖已经结了冰。为了得到样品,已过花甲之年的郑先生就趴在冰面上,慢慢把钻探深入盐湖的深处。”

对青藏高原深切的爱

在扎布耶盐湖的旁边,住着一位无儿无女的老妇人。每当科考队路过她的门口,她总会站在门前,向科考队员们亲切地招手,队员们把她亲昵地称为“高原上的交通警”。第一次到扎布耶盐湖考察的时候,郑绵平就遇到了她,见她生活贫苦,就留下了许多日常用品。此后就算自己不到扎布耶,郑绵平也总是叮嘱队员们给她带点必需品。郑绵平说,老乡生活得不容易,能帮衬的就帮衬。

郑绵平的同事们说,郑绵平对工作的执著源于对青藏高原的深切热爱。他希望能凭借他的努力,改变当地落后的状况,他说:“我只想为高原人民做点事。”他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等矿业公司效益好了,拿出一些资金在当地建一座希望小学,让当地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郑绵平身体力行着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誓言。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科研人员汇聚在他的麾下。张永生研究员来自石油大学,贾沁贤研究员来自中科院动物所,孔繁晶副研究员是搞生物遗传基因的……他们这支优秀的团队,正在郑绵平的领导下,开创中国盐湖产业的辉煌!

郑绵平院士(左)和他的学生一起研究青藏高原盐湖分布情况。

郑绵平院士在西藏羊卓雍湖边采集岩石样本。

郑绵平院士在品尝西藏羊卓雍湖湖水的咸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