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
每天打开收音机,一些地方广播电台的“健康讲座”就会接连不断地出现,电波那头传来的是“专家”们絮絮叨叨的话语,以及听众们此起彼伏的“热线”电话。这似乎是在传播健康知识,其实不然,让我们撩开“健康讲座”的面纱,看看它的真面目吧。
所谓的“专家”与“特效药”
据我们了解,在“健康讲座”中唱主角的是那些所谓的医疗“专家”们,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是普通的医生,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是医生,甚至有些还是经营医药的推销员。这些所谓的“专家”们在节目中不谈健康,而是大谈某种药品的特点、疗效,把该药说成是“国家级新药”、“世界首创”等等,然后就把购买药品的地址与联系电话留下,并反复强调。
曾经有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特效口服液”,被一位挂着专家头衔的某医院“主任”在讲座中吹得神乎其神,说什么“专治”、“根治”心血管病,每个疗程费用高达720元。据我们了解,这个主任其实是一个经销药品人员。所谓的“特效口服液”是某医院研制的一种蘑菇饮料,是一种保健食品,被某药厂购得专利后改成了口服液。然而在节目中,推销员变成了“专家”,保健食品变成了专治、根治疾病的“特效口服液”。
“健康讲座”缘何火爆
听过“健康讲座”的人都会发现,在节目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热线”电话。源源不断的“热线”电话打进电台,或咨询信息,或报告疗效,给人的感觉是这种“药品”实在是太好了。据知情人介绍,这些打来“热线”电话的听众们,很多都是推销人员或他们所雇用的“托儿”。这些人打着曾使用过该种药品或者看到别人使用过该种药品的幌子,在电话中陈述其作用神奇,或者问哪里有卖,以制造声势,烘托气氛。据我们所知,“热线”电话为何报喜不报忧,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其原因就在于有人把关,凡是不利于“健康讲座”的电话,在进入电台播音室前,导播室里的把关人都以“占线”或其它理由给“过滤”了。
电台里之所以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健康讲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益驱动。一次“讲座”,多方得利,而上当受骗的就是善良而轻信的普通群众了。
违反规定,亟须治理
某电台播出的“健康讲座”中,一位自称“主任医师”的专家声称:“某某药专治肝硬化、肝腹水、肝肿瘤以及各种肝胆疾病,效果极佳,两至三个疗程可治愈,保证不再复发。”随后,一位自称是久治不愈的肝病“患者”打来“热线”电话说,他已经服用了一个疗程了,感觉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想继续服用下去,问再购买一个疗程能不能打折。该“主任医师”就大谈药品的疗效,然后说,你问的正好,我们现在正在实行优惠活动,你在下周一之前来我们这里购买,实行八折优惠。
这种名为健康讲座,实为卖药的虚假宣传,既败坏了广播电台的声誉,又欺骗了疾病缠身、急切求治又缺乏医药知识的老百姓。正因为这些信息是广播电台播出的,“专家”们讲的又头头是道,老百姓哪有不信之理,因此哪怕节衣缩食,也要买药治病。而且往往在服用一个疗程后,虽然疗效并不明显,但“专家”们说不能半途而废,还要继续服用,他们也只好照办。几个疗程下来,不但花了冤枉钱,更有甚者为此延误了治疗。
应该说,这类“健康讲座”混淆了讲座和广告的界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广告管理法》,有关执法部门应予以干预和治理。要对“健康讲座”的专家进行资格审查,还要对讲座内容进行把关,不能进行卖药的宣传,还应该对那些夸大其辞的“健康讲座”和医疗广告给予重罚。
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国家工商总局等11部委近日联合下发的整顿广告市场的方案中明确规定:“在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尤其是社会公众人物在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广告中以消费者、患者、专家的身份,向受众推荐商品服务或者介绍商品服务的优点、特点、性能、效果等”,将作为商业欺诈重点打击。
我们真心希望,“健康讲座”传播的是真正的健康知识,能给广大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