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评三好”与“排大榜”:教育的痈疽

2005-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聚林 我有话说
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在教育。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往往学校倡导的东西不仅仅只影响学生本身,而是能影响全社会。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考虑也好,从影响民风的角度考虑也好。比如,将学生成绩排大榜,或以评选“三好学生”为代表的各种评选活动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有

些人那么热衷于将学生成绩排大榜,为什么变着花样在学校搞各种评比。原因之一据说来源于所谓动力说或曰激励机制说。即评比也好,排榜也好,为的是激励优者更优,并通过激励让后进能变先进。事实果真如此吗?先说评选“三好”学生。我常想,“三好”学生一定是好学生,这似乎不容置疑。问题是没评上“三好”的学生是否就不是好学生。这里隐含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如何理解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要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当然是政府、是人民、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学校当然应该而且也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但另一方面,根据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爱好,使其有所长,亦应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将学生培养成有不同特点、不同爱好的人,应因其才,展其才,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育界争论很激烈,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西方的好,理由是基础扎实;也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西方的差,理由是中国学生的创造意识差。其实两者只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中国学生的基础扎实是实,中国学生缺乏创造性也是实。为什么缺乏创造性?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要求是培养全才,而非培养人才。一个学生喜欢数学,他不敢在数学上投更多的精力,因高考录取看的是总分;他不喜欢化学但他对待化学丝毫不敢懈怠,如果化学成绩太差,同样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以清华、北大为例,各科满分是150分,要考取清华、北大,每科要考到130分左右方有可能,倘若一科考了90分(及格),有两科至少应考满分,才能平均分达到130分,这谈何容易?谁还敢有爱好,谁还能有特长?我常想,像陈景润这样的后来成名者,在学生时代未必是“三好”学生,陈景润读书时身体就不太好,只此一项就少了“一好”。但谁都得承认陈景润是中国的奇才,在数学界,至今少有人能出其右。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许多优秀运动员,在他们的孩提时代大都没有当过“三好”。

再说排大榜。中国教育自古就有排榜之说。时至今日,不论教育行政部门怎样苦口婆心地奉劝教师不要再给学生排大榜,但中国的家长偏偏要知道孩子是第几名。教师也乐意将排大榜、评优秀作为激励后进的手段。排在后边的学生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如老师所愿,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争取好名次,争取当“三好”。那些老“三好”们,在行为上往往也谨小慎微,唯恐言行有失,在评选时丢了票。他们哪里还有什么爱好?哪里还有什么个性?第二种情况是大多后进生由于每每自己的排榜靠后,长此以往自己心理上已经承认己不如人。特别是面对那些“三好”学生自己常有自卑感,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往往带着自己是一个弱者的心理走上社会。由于心理上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初入社会免不了比别人要多喝几口水。第三种情况最令人痛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当不上“三好”学生已经够伤自尊的了,偏偏老师要把他后进的名字张榜公布,让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让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他是一个差生。这些学生常常得不到一点爱,在学校没有,在家庭也没有,老师的激励机制完全失去了作用,不仅没有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反而为社会培养了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分子。

教师中现在每年也要搞所谓的考评,一定要搞出一定比例的优秀和一定比例的落后来。幸亏教师们只排榜不公布。倘使校长将教师的评比结果公布于众,不知教师有何想法。倘使教育行政部门将校长也排队公布于众,不知校长们有何想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希望校长给自己排队,为什么教师非要给学生排队不可呢?

据说排大榜除了起到激励作用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要培养学生见先进就争,见红旗就扛的意识。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竞争意识是生存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竞争意识以适应将来的生存无疑是正确的,但应正确加以引导。现在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只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并不知道如何培养。于是把简单化的评比当作培养竞争意识的唯一手段,又不注意加以引导,造成学生为了争先进,为了当“三好”,小小年纪就知道走后门,就知道搞小动作,就知道通过不正常手段拉选票。所以学校教育者不要只顾拣个好听的名词加以利用,全不顾教育的效果。在学生之间不是不可以提倡“争”,但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判断是非的能力尚差,容易为名利而争,以至于将学生引入歧途。同学之间应以关爱为主,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学习好的学生应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落后的人,更不歧视有困难的人,营造合作和谐的同学关系。学校教育绝不应该无约束、无限制去营造氛围,让学生们去争,去比,这种做法说是培养竞争意识,实则扭曲学生的心灵。我以为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多加强合作意识教育、和谐意识教育、关爱他人的教育远比竞争意识教育重要得多。

现在我们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首先需要人和人的关系和谐,而人和人关系和谐是建立在互相关爱的基础之上的。社会成员普遍缺乏爱心,缺乏仁爱之心,缺乏恻隐之心,不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和谐社会的建立就是一句空话。培养人的仁爱之心是教育者当仁不让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学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师也好,都应该积极地去创造一些条件,去营造一种氛围,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一个能推己及人的人。让我们的校园首先成为充满爱的校园,让我们的学校能成为一个各种关系和谐的学校。学校教育多提倡仁爱,少提倡竞争,让孩子们充满爱心,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作者为国家督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