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大招生“阳光工程”暖人心

2005-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宁薇 曹南燕 我有话说

从湖南千里迢迢专程赶到中国地大(武汉),该校招办老师却避而不见,虽然吃了闭门羹,这位名叫杨学诚的家长不仅不生气,反而给地大校长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扬了该校招办老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事得从头说起。

杨学诚是湖南考生杨莎的家长。今年三月初,杨莎参加了中国地大(武汉)音乐专业的复试并

收到了地大艺术类的“本科合格证”,杨莎决定报考地大。为此,杨学诚两次来到地大招办咨询。

在地大招办,副主任黄燕老师不仅给杨学诚作了详尽的解答和释疑,更给他留下了电话号码。杨学诚非常高兴,“一个外省考生的家长,手头上有了一个真正的‘招办副主任’的电话号码,这不是相当于有‘熟人’了吗!”

但是,这个“熟人”原则性非常强,尽管在填报志愿、高考分数公布等过程中,黄燕一直鼓励、帮助杨学诚,但“从不讲大话,不拍胸脯,不打包票。”没有“定心丸”吃,这使得杨学诚和他的家人一度陷入了迷茫。这时,他的妻子联系了中介公司,该公司声称,开价8万元包录。

黄燕得知此事后力劝杨学诚不要相信,她说:“今年实行阳光工程,全部都是网上录取,个人手上绝对没有什么机动指标。”杨学诚则表示,心里不踏实,想来汉与黄燕“面谈”,遭到了黄老师的拒绝。

经过漫长的等待,7月12日,杨学诚一家终于在地大网站上看到了杨莎被录取的消息。兴高采烈的他,带着一个大红包,专程来到地大,感谢黄老师。谁知道,黄燕老师一直避而不见,只是在电话里平静地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杨学诚感慨万千。在信里,他写道:“我相信,很多人一提起考大学,就说是黑暗一片,上线了不一定录取,没考上,不一定不录取,有钱开路就行,但是,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

8月7日,地大校长张锦高收到了杨学诚的感谢信,一起寄到的还有他赠予该校招生办的一块匾,上书“阳光普照”四个大字。

据了解,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推行“阳光工程”的号召,体现学校招生工作的规范性、严密性和时效性,地大(武汉)采取种种措施,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与透明度。该校招生办公室精心制作了内容完整的招生宣传资料,将资料陆续寄往各地中学。同时,招办通过招生网,不断发布最新的招生信息及往年的招生数据,让广大考生能以最快捷、便利的方式掌握招生信息。该校还积极参与各地的招生咨询会。从4月中旬起,该校招办就实行了十四小时值班制度,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值班,进行电话解答、网上答疑。

好的举措带来了好的效果,既确保了招考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也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目前,该校美术专业省内报名一举突破去年的3900人,今年净增1000人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音乐专业在复试报名的第一天,就吸引了近百名通过了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专业初试的考生前来报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