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电影百年 源于宣南

2005-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铁汉 我有话说
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的喜庆日子里,各种纪念活动相继举行。不久前,澳门举办了“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优秀影片展映”,地点在永乐戏院。老一辈的电影人谢晋、秦怡、陶玉玲等出席了开幕式,群英聚会,盛况空前。

100年前,在日本学习摄影的任庆泰(一名任景丰)回到了祖国,在琉璃厂土地祠创办了北京第一家照相馆

,取名丰泰。除拍摄人像外,还拍摄一些新闻照片,为报社供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从一家德国商行中购置了一架法国手摇摄影机和胶片,遂萌生了拍摄电影的想法。当时京剧盛行,观者如云,任庆泰遂邀请京剧名宿谭鑫培拍摄《定军山》片断,包括“请缨”、“舞刀”、“交锋”

等3个场面。虽然片长仅17分钟,又是无声的默片,但却是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也是第一部戏曲艺术片。可见中国电影的诞生是在宣南这片沃土上,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宣南文化,成为宣南文化的组成部分。

谭鑫培是京剧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继承了京剧滥觞时期程长庚、余三胜等前辈艺术家的优长,自己又潜心钻研,锐意创新,在唱腔中吸收、借鉴青衣、鼓曲等旋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一时群起效法,世称“谭派”。当时北京流行一句谚语:“有书皆为?,无腔不学谭”。意思是书法都学山东的王?,唱腔没有不学谭鑫培的。清末民初时,谭腔风靡京城,贩夫走卒都能哼唱。街头巷尾不时地传出:“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可知当时正流行《秦琼卖马》。谭鑫培的戏,不但受到民众的喜爱,而且常被清宫传差,叫做“内廷供奉”。特别是深得“老佛爷”慈禧太后的赏识,其声誉和威望进一步提高。因其父――汉调老旦演员谭志道和其师程长庚都有“叫天子”(北方的鹨鸟,叫声尖利)之称,故谭鑫培被称为“小叫天”。其技艺影响颇大,如民国时期原“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皆源于谭腔,而后才自成流派。谭家一直居住在宣南大外廊营一号,先后住了5代,直到20世纪末,谭鑫培的曾孙谭元寿等才迁到宣外大街的楼房中。谭门7代皆为梨园名角,6代皆工京剧老生,薪火相传,在中国京剧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而谭鑫培拍摄电影《定军山》,则为中国电影史掀开了光辉的第一页。

《定军山》是一出优秀的传统剧目。描写“三国”时期,魏将张?攻打葭萌关,诸葛亮用激将法,使老将黄忠、严颜请命前往退敌。两员老将战败张?后,又乘胜计取天荡山,斩守将韩浩,夏侯德。张?败走定军山,投奔夏侯渊。诸葛亮调回黄忠,再度以言语相激;黄忠不服老,立下军令状,十日之内擒回夏侯渊献功。两军会阵,夏侯渊擒获蜀将陈式;黄忠擒回夏侯渊之侄夏侯尚。夏侯渊十分焦急,听从张?之言,修书一封,送与黄忠,约定次日走马换将。当时黄忠正为营救陈式而踌躇,接到来信,计上心来。翌日,两军阵前,黄忠提出先放陈式,后放夏侯尚,得到夏侯渊应允,就在释放夏侯尚时,黄忠放箭将其射杀。夏侯渊见状大怒,拍马杀来,黄忠佯败,用拖刀计将其斩于马下。

该剧情节、人物皆与史有据。《三国志・蜀志・黄忠传》:“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震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在《三国志平话》中,“斩渊”的情节比较简略。清宫昆曲连台本戏《鼎峙春秋》有《智激黄忠》、《计夺天荡》、《两阵换将》、《黄忠斩渊》4出,当为京剧的蓝本。

《定军山》又名《取东川》、《一战成功》,是一出靠把老生戏。黄忠身披橙黄色的硬靠(铠甲),手持一柄大刀,英姿勃勃,威风凛凛,唱念做打并重。早年,为余三胜的代表作,后谭鑫培根据自己的条件,将帅盔改为扎巾,并修饰和润色了身段和唱腔,形成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黄忠自“青龙门”(下场门)出场,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加上《一战成功》的剧名非常吉利,因而在春节期间或堂会上演出时,被列为“吉祥戏”。

电影拍完后,放映地点是在大观楼。大观楼位于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大栅栏,它原来是一座茶馆,此后,便成了我国第一家上演国产影片的电影院。开始放映默片,后来又首映国产第一部有声影片《桃李劫》。1960年改为北京第一家立体电影院,放映过陈强主演的喜剧立体片《魔术师的奇遇》。1976年毁于火灾,1988年重建至今,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电影院,为北京宣南百年老字号之一。现在大观楼电影院正在进行大规模整修,它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现代化配套设施,来迎接即将举行的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盛大庆典。

谭鑫培在《定军山》中饰黄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