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相对应,必然有一个兼顾各种利益群体关系的问题。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群体的需求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多元目标和多元诉求。比如学校与学院、一线教师与后勤职工、领导干部和一般管理人员等等,虽然大家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利益一致,但具体利益追求不尽相同,在个别问题上甚至出现某种“对立”。当然,高校的利益群体不像社会上的分化那么严重,但已经出现则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且在同一个群体中也可能出现一些利益分歧。所以,为了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高校党委必须善于协调、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让每个群体都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尊重,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样才能最广泛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为了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特别在涉及群体和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党委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妥善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比如,我校的住房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等,就是在党委领导下,坚持“改革最终要使大多数人得利”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比较好地反映了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在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既重视研讨解决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也重视认真解决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暑假中,校工会全体党员冒着酷暑走访特殊困难教职工家庭,详细了解他们家庭的实际困难状况,送去学校党政工组织的关怀。同时,也为学校下一步开展一对一帮困结对活动,建立对教职工的长效帮困机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还努力在全校倡导“人人可以成才、人人争当人才”的理念,强调学校的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岗位只有职责不同,没有层次之别。我们鼓励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钻研业务、团结协作、作出成绩,在岗位上发挥才干;我们也鼓励那些不能在原有岗位充分发挥才干的人员,转移到新的岗位,在那里“成才”、“尽才”,激发新的活力。也就是说,在关心人的物质需要,力争使教职工的待遇与他们对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相统一的同时,注重提升人的精神追求,引导教职工为国家建设和学校发展努力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