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区华嘉小学,有两个科技展室,展品包括众多栩栩如生的标本和珍贵的资料照片,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这些展品出自同一位老师之手,他就是全国特级教师,华嘉小学自然课老师郑乃强。他共有
郑老师主张“小课堂衔接大课堂”,从1982年开始,他年年都会组织学生去野外考察实践几次,一去一个班。在北京城周边已经开拓了20多个生物、地址考察基地。
展室里有一张放大的照片,照片上几个孩子惊讶地盯着桃树枝看,郑老师介绍说,这是孩子们在发现了桃树―蚜虫―七星瓢虫的食物链。从大自然中学习自然,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几只小虫子的活动就清楚地诠释出自然界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原理。
“这是属于他们的活动,同学们非常主动,非常投入。”郑老师爽朗地说,“他们知道我这个‘教学传统’,都提前做好准备,就等着我发布通知呢。”
有一次,郑老师允许同学带“家属”出去,回来后,家长们都说“您下次什么时候出去,我们还参加。”
一位家长说:“孩子跟您这样出去考察,又学习又开心,而且还培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我没有想到我儿子会肯为学习这样付出。”
原来这个孩子为了得到一株完整的植物标本,怕伤到根系,不能用小铲子挖,跪在地上,用小手一下一下小心翼翼地抠了出来。在大自然中学自然,为孩子们从小播下爱科学的种子。多年来,郑老师辅导学生完成多篇精彩的科技小论文,获得北京市及全国奖项多次。
郑老师不仅仅是同学们的老师,还是老师们的老师。
1992年西城区组织的一次科技人员科普活动中,郑老师蹬一辆平板三轮拉着一三轮蝴蝶标本就去了,当场,与会的市、区教委领导们就说:“郑老师,您别自己搞了,带年轻的教师吧。”
从那以后,郑老师连续12年培训西城区自然教师进行野外多学科考察,达1500多人次。经过培训,自然教师制作动、植物标本,岩矿、化石标本达两万多件,为各自学校自制大量的珍贵教学标本,拍摄教学照片资料几千张。
“其实最初,我就是因为爱好摄影,想把自然界的一些瞬间拍下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辅助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郑老师说。没有想到却走出一条独特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