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物质产业展现能源生机

2005-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我有话说

石元春土壤学家。湖北武汉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和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绿色植物可利用日光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下来。因此,绿色植物是光能转换器和能源之源,碳水化合物是光能储藏库,生物质是光能循环转化的载体,连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绿色植物在地质作用影响下转化而成的。

古老的新兴产业

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已不能满足大量和集中供能的需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支撑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但好景不长,经过一二百年的强度开采与消费,这些非再生的化石能源资源渐趋枯竭,其对环境的沉重压力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忧虑。

当人们将目光聚集到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时,生物质能源重新受到关注,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烁烁闪光的亮点――当然不是简单地燃烧,而是基于现代技术的高效利用。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中,美国和巴西以玉米和甘蔗生产的乙醇燃料崭露头角;欧洲以油菜生产生物柴油,将林业废弃物固化成型燃烧,利用沼气发电……都取得了成功,为古老的生物质产业洞开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绚丽前景。现代的或狭义的生物质产业概念,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和水面种植能源植物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

多功能与循环经济

生物质能源如此受重视,与它的多功能和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使用有关。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能量,但不能形成物质性生产,不能像煤炭和石油那样形成庞大的化工产业,生产出上千种产品;而生物质既是可再生能源,又能生产出化工产品,且其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与环境友好,又胜化石能源一筹。再则,它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为原料,使之无害化和资源化,将植物蓄存的光能与物质资源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堪称循环经济之典范。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工业化、中小城镇建设、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

“第三战场”和“四元结构”

我国每年有7亿多吨作物秸秆(相当于3.5亿吨标煤)没有很好利用,其中2亿吨被就地焚烧,污染大气;每年有1000多万公顷农田因覆盖石油基塑料地膜而导致土壤肥力衰退;此外,尚有1亿多公顷(稍少于现耕地面积)不宜垦为农田,但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植物的边际性土地。这些农林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对生物质产业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几千年来,传统农业一直从事着稻麦棉、猪牛羊等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工业化社会里,农业又由棉毛麻丝、烟酒茶糖、果菜皮革等农产品向食品和轻工业方向延伸。进入21世纪,生物质产业则从原料到产品又为农业开创了第三战场――一个“三农”、能源和环境并举,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无限的战场,种植业不再是粮经饲三元结构,而是粮经饲能四元结构。

种出个“绿色油田”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刚刚起步,但势头很好。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和技术潜在优势,可以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以及沼气发电和固化成型燃烧作为主产品。如果能利用全国每年50%的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业废弃物,开发5%(约550万公顷)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建设约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那么其生产能力可相当于5000万吨石油的年生产能力,即一个大庆(年产4800万吨)。每增加1000万公顷能源植物的种植与加工,就相当于增加4500万吨石油的年生产能力,可见生物质产业的潜力之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