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在家中查阅资料(8月25日摄)。 |
原国家自然基金委主任张存浩院士的话,能给我们一个答案:“侯祥麟结合科技业务,努力掌握和运用唯物论辩证法,并做出出色的成绩,这一点是科技专家中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他是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一颗火热的心来发展中国的工业和科学,壮大中国的科技队伍。”
“我非常想做一名共产党员”
如果树木有知,上海兆丰公园的梧桐一定会记得一个瘦瘦的、戴着眼镜的青年。他总是抱着厚厚的英文书小跑着走过那条林阴路,书的名字是CAPITAL(《资本论》)。这个青年就是23岁的侯祥麟。
1935年,侯祥麟考入上海化学研究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马列主义著作。他回忆说:“我信仰马列主义首先是从理论上接受的……从1935年到1937年的两年里,我白天在化学所做研究工作,晚上在住处看马列英文原著,读到会心之处,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暗暗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真理。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我认清了只有坚持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肩负民族危难、抗日救国的政党……我非常想做一名共产党员。”
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许?是侯祥麟的入党介绍人,回忆起那段岁月,她还忍俊不禁:“那个时候我们想入党的愿望都特别强烈,可是又找不到。后来我们就约定,谁先找到党组织、谁先入党,就一定要把对方也介绍进去。我比他先找到党组织,于是我就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1938年,侯祥麟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开始,他就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做领导干部必须要考虑前瞻性的问题”
1978年,66岁的侯祥麟被任命为石油部的副部长,分管科技工作。“做领导干部必须要考虑前瞻性的问题。”侯祥麟回忆说:“当年印象比较深的一项工作是在制定规划时,是否在地质勘探方面搞资源评价。当时个别领导认为这样远离生产,影响工作。后来经我一再催促文件才终于下发……现在大家对资源评价都非常重视了。”他感叹道:“实行科学管理,起步是不容易的。”
其实,翻开新中国石油化工发展的史册,几乎每一个重大决策后面都有侯祥麟的名字。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原油产量已经超过一亿吨。但是由于部门分割管理,在开采、提炼和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大浪费。1981年侯祥麟所在的研究团队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如何用好一亿吨原油的意见》,第一次提出要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对所有炼油厂和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对外、统一劳动工资。这个建议直接促成198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成立。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航空煤油的成功研制、“五朵金花”的竞相开放、“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顺利完成……
张存浩院士曾经钦佩地说:“侯先生的科研视野不仅限于重大项目的决策,而且还关注一些看起来比较小,实际上却具有长远巨大作用的工作。”
早在80年代,侯祥麟就曾提出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希望石化总公司、炼油厂自己建立加油站。他也曾经为重视劳动生产率呼吁奔走,“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不如工资增长速度,这是不行的……马克思列宁注意讲社会主义优越性不就是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侯祥麟在回忆录中说:“我提的意见,有些是滞后若干年才看到反应,或被采纳。”他反思说:“我提的意见为什么当时大多数没有反响呢?或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对重要性没讲清楚,第二个原因是完成生产任务第一,如果眼皮底下问题成堆,管都管不过来,谁还有精力过问长远的事情?”
“我是共产党员,首先要服从党的安排”
然而这位曾获得无数荣誉、备受人尊敬的老人也有遗憾。他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院长的20多年间,没有自己独立搞科研题目,没有发表论文。”
其实,在那20多年里,侯祥麟主持解决了航空煤油对火箭筒的烧蚀问题,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了“两弹一星”所需的特种燃料和润滑油,培育出了“五朵金花”。也是在他的领导下,石油科学研究院在分析测试、规格标准等配套工作上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使研究院逐
渐成为完整的炼油综合科研单位,初步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贡献的石油科技队伍。
对于侯祥麟的没有论文,有人这样评论:侯祥麟培育起了科研成果的参天大树,可到收获季节,他却连一个果实都没有摘取。
虽然遗憾,侯祥麟却无悔:“我的朋友张大煜曾经多次提示我应该搞个题目。可是我日常工作太多太忙,难以兼顾。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可是我是共产党员,首先要服从党的安排,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尽可能地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他们安心工作,少受干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这就是我的使命。”
回忆,让老人兴奋,也让他觉得疲惫。照顾他起居的小女儿严格地控制着时间,女儿对他说:“爸爸,时间到了,该回家了。”侯祥麟朝记者歉意地点点头,在女儿的搀扶下,走出办公大楼。初秋的夕阳撒下一片昏黄的光晕,微风轻轻吹拂。耳边又一次回响起侯祥麟的话语:“现在我已年逾九旬,能和中华民族一起走过20世纪几乎全过程,能投身新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成过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