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扫荡”的日子里,日寇曾出动飞机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上空撒假钞票,诱惑群众,然后用机枪扫射,打死许多无辜百姓。战地服务团迅速编出“花船”唱词:“尊一声/同胞们/细听我来唱/日本鬼子在淮北/扫荡又清乡/三光政策还不算/飞机撒假钞/机关枪就往下扫。”群众说,新四军宣传得真及时,我们再也不会上小鬼子当了。
为了战斗需要,上级从延安请来一位日本共产党员南乡,担任日语教员,以便在战场上喊话。一次攻打敌伪军据点,部队打了一夜,日军还是负隅顽抗。如果继续硬攻,就会造成伤亡。这时,战地服务团队员王庆华等人用日语向敌军大声喊话。这一招还真灵,日军听到后,马上从炮楼伸出一面白旗,还把三八式大盖枪从楼顶扔下来。
1943年秋天,为欢迎被群众和新四军战士营救脱险的美国飞行员,陈毅军长点名让战地服务团演“花船”。这天晚上,皓月当空,打谷场上汽灯、火把通明,方圆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涌来,把打谷场围得水泄不通,一看“花船”转不开,坐在前排小板凳上的陈毅军长,站起身,用浓重的四川口音指挥大家退够场子。“花船”在大场子上演出,如同行驶在广阔的湖面上,尽展神韵,几个盟军飞行员看得如醉如痴。陈军长为剧团开场子,一时传为佳话。
战地服务团文艺器材缺乏,尤其是乐器。张爱萍旅长就主动将自己的毛毯和皮夹克送来做道具。后来他因伤在苏联休养,还特地买了一架手风琴赠给战地服务团。
1941年秋天,战地服务团排练话剧《一个打十个》,需要一支三八式大盖枪和一支手枪作道具。师长罗炳辉说:“你们演戏、唱歌很重要,打胜仗也有你们的功劳。”说着就叫参谋把两支长枪、一支短枪拿过来送给战地服务团,叮嘱大家“检查一下,不要有子弹。子弹是打鬼子的,自己可不能出事”!原来,几个月前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排练这个节目时,扮演执行枪决的演员,扣动枪机,打死了扮演汉奸的演员,造成悲剧。所以,罗师长特别作了这样的嘱咐。
1943年春节,战地服务团在距日伪据点10公里的六合县八百桥镇演出“花船”后的合影。
1942年冬,战地服务团何仿(右一)与何秋征(中)、何捷明在八百桥镇的合影。
战地服务团演出喜剧《反正》剧照。
战地服务团演出话剧《李闯王》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