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中,中秋有着独特的审美品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传统文化在年复一年节日的承载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也许有人会说,传统节日的冷落,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那些农耕时期延续下来的传统的过节形式已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原因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问题主要还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提倡不够,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才是导致传统节日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我们在过传统节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多动一动脑筋呢?比如中秋来临之际,在中小学举办一些中秋文化讲座,举办历代赏月诗文朗诵比赛等等,把这一天变成传统文化教育日;一些社区和文化组织也应有目的地举办一些宣传中秋文化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中秋文化氛围;而城市的各个公园在这一天也应该免费开放,供人们游玩赏月;在农村等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传统的中秋民俗等。只要我们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它自身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仍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