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的发展理念
在今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东北财经大学在辽宁省本科A段省内同批录取院校中
辽宁高校众多,东财自称“小弟弟”。可就是这个“小弟弟”,在激烈的优质生源竞争中脱颖而出。东财人坦诚地说:“这个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为此付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
东财人的努力,集中体现在不同凡响的发展思路上。当“做大做强”成为全社会的时尚理念,许多高校把精力倾注到“圈地盖楼”的时候,东北财经大学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自身实际出发,确立了“做优做强”的发展理念,把主要精力用到提升办学资质和教学质量之上。
――1999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跨越的起跑之年,全社会都兴奋于高校“大扩招”,而东财却推出“教学质量年”活动,出台了“学生讲评老师”、“教师挂牌上课”等十多项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改革举措,隆重推进“做优做强”的发展理念。
――从1999年到2003年,一些高校成倍地扩大办学规模,迅速成为“巨型”和“超巨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却执著进行“取消专科、稳定本科”的结构调整。学校承受规模扩张的压力,将本科教育规模稳定掌控在8000人左右。东财人说:“办大学不是盖大楼,教师队伍等教学资源的增长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坚信自己的做法更符合学校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
――东北财经大学地处大连市风景名胜――星海湾,是读书和做学问的好地方。但校园面积较小,扩大发展空间是几代东财人魂牵梦绕的愿望。就在他们梦寐以求的时刻,相邻的一所专科学校停止了招生,各方面都有意让其整体并入东财。然而,并入之事商谈了两年,到2005年春,还是不无可惜地放弃了。校长艾洪德教授说:“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东财人的发展理念,我们不能以牺牲办学资质换取发展空间。”
在“做优做强”的发展理念下,东北财经大学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近年,尽管东北财大的办学规模比不了发展较快的高校,但东财的办学资质和水平却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成为各级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最多的财经高校之一,成为强势专业和各级精品课程最多的同类高校之一,也成为毕业学生就业比率和层次较高的高校之一。
“张扬个性”的办学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多样性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要求高校办出特色、富于个性。在东北财大,我们便看到了这种“特色”与“个性”。
东财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财经强校之一,是十年动乱期间全国唯一完整保留的财经高校。经百年演进和改革开放20多年快速发展,学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主干学科都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2个,硕士学位点47个,在校研究生近5000人,是本科生总数的二分之一。东财人有意避免攀高,把起点连同发展目标都定位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坚持用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处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学校工作的内部关系,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中心位置,坚持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职能,强调科研为教学服务,要求包括所有研究生导师在内的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东北财经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由学院更名为大学的财经高校,经百年演进和改革开放20多年快速发展,早已结束了单科性财经学院的历史,成为经、管、法、文、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顺应当代科学高度综合、综合性大学更多一些发展优势等趋势,东北财大似乎谋求综合性发展更能体现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然而,他们却念念不忘“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竞争之道,谨防步入“学科综合而无优势,专业齐全而少特色”的误区,将学校明确定位在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特别强调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主体地位,不仅将本科专业限在经、管、法、文、理等学科门类,而且限在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融通的特色方向。按照这样的定位,东北财经大学的本科专业,1998年为41个,6年过后,调整为33个,数量不是大量增加,而是有所减少,走上了内涵发展的道路。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上述做法,不是出于少数领导者的决策,而是出于广大干部师生的广泛共识。去年3月到5月,学校十分认真地组织干部师生开展了一场“定位大讨论”,特意邀请教育部专家到校作报告,党委书记和校长还联名发表《回顾过去、认识现在、规划未来》的书面发言。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做出了《关于东北财经大学定位的决议》。《决议》中的每一项表述,都含有广大干部教师自觉认识,具有广泛的关切度、理解度和认同度。“张扬个性”成为干部师生所以坚持学校如此定位的自觉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东北财大继去年下半年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展开持续整个学期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之后,今年4月至8月,又组织干部师生深入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总结和升华干部师生交流、讨论的积极成果,学校做出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教育教学若干关系”的高度概括。
这些关系:一是面向政府与面向市场的关系。主张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主动面向社会需求,主动服务社会需要,在优质的教育服务中获得优质的办学资源;二是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的关系。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质量问题,用来自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思考提升质量的标准和方向问题,努力保持较高的就业层次和比率;三是学科建设与校园建设的关系。主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同时也应重视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手段的建设,努力使之成为高质量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四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主张树立“教学中充满了科研”的理念,强调通过科研,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五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主张“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导”的理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六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关系。主张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理念,搞好知识传授,强化能力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七是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手段的关系。主张从教学对象出发,尊重教学对象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八是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关系。主张用规范管理巩固创新成果,也用改革创新的实践推进规范的管理;九是国际化和“中国化”的关系。主张主动借鉴国外先进的学科学术和管理经验推进我们的改革与建设,同时注重把国外先进的学术与管理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使之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十是重点建设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主张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反对片面性,又要坚持重点建设,避免全线出击,遍地开花。这“十大关系”,高度概括了东北财经大学近年来围绕提升教育质量问题进行的内涵丰富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