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十届全
彭磷基,广东番禺人。早年移居香港,少小之时家境很贫困,但其母节衣缩食支持他读书并教导他,读好书,将来一定有机会。彭磷基是家中老大,还有三个弟妹。从小学到中学,彭磷基全凭着好成绩拿到奖学金读完的。
后来,彭磷基到美国读大学。他在美国靠打工读完了大学,又一边工作一边获得了硕士学位,一俟学业完成他就回到香港。彭磷基说,工作后常常感到,如果没有机会读书,就没有今天。多年后,彭磷基开始有了自己的事业,最常浮现在他的脑海的是,有能力时一定帮助穷困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上学。
给个机会,他们就会发光
1983年,彭磷基第一次回广东番禺老家祭祖,下山回村时走过一处寺庙,里面黑糊糊的,能看见有小孩在里面,原来这是村办小学。村里根本盖不起学校,只好将寺庙用来当学校,连电灯也没有。彭磷基看到这种状况,鼻子一酸,泪水直在眼睛里打转。尽管当时彭磷基并不富有,但马上决定给村里捐资修建一所小学,并起名“育英小学”。一年后,新校舍建成,宽敞明亮的教室让孩子们多高兴啊。从那时到现在,彭磷基每年都回去看“育英小学”,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他还专门拿出几万元钱给教师们发津贴,希望他们尽力教书育人。彭磷基认为,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尤其是穷人的孩子特别能读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有机会摆脱贫穷。
本着这个意念,彭磷基后来又在广西百色老区,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了当地唯一的高中。学校现有2000名学生,开办3年,2004年参加全国高考就考出了广西文理科两个第一名,2005年高考生上录取线的达90%,更有一批考生上了全国重点大学,成绩在广西排第四。彭磷基说,广西百色是一个穷困山区,也是一个革命老区,至今还没有摆脱落后面貌。摆脱落后的根本办法是办教育。如果没有这所高中,一大群孩子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他认为,孩子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必须特别关注。有一个好的教育,他们就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对国家的发展影响很大。彭磷基喜欢旅游,到过世界许多国家。他说,日本、韩国、新加坡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成为发达的国家,根本原因就是花了很大精力去搞教育。让下一代有一个好的教育,成长起来就会影响国家。
彭磷基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有更多的人捐资教育,国家进步就会更快更强。没有人才,社会怎么发展?要有人才就必须办教育。他捐资办学的重点是穷困地区,让孩子们读好书后建设自己的家园。彭磷基每次给孩子们讲话,都语重心长地说,有一天你们读好了书,一定要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这么多年来,彭磷基捐资办学都是从小学开始,逐渐发展到中学。近年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捐资2600万元人民币给“新长城助学计划”,十年为一期,每年拿260万,帮助400名贫困大学生。另一个是向“宋庆龄全国青少年发明奖”捐资1000万元,用来鼓励孩子搞发明。他表示,开发孩子们的脑袋,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有一个目标非常好,宋庆龄基金会做了一件好事。搞发明,能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拓宽他们的视野。
身体力行办教育
彭磷基不仅投资办学校,还身体力行办教育。他在广州番禺发展地产事业同时,用赚来的钱办学校。学校建好了,还亲历亲为地管教学。他说,他办学的目标只有一个:给国家培养顶尖人才。
7年前,彭磷基在自己投资三亿元建设的祈福英语实验学校落成时就明确,中国发展这么快,与世界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交流只有英语能承担。所以,他要求学校培养英语、中文、学术都顶尖的双语人才。祈福英语实验学校2005年有了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学生100%升入大学,其中89%上了本科重点高校。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现已成为广州市规范式高中,并获得美国“全美及国际教育评审委员会”的认证,学生同时获得中国及加拿大的中学毕业证书,可以直升美国、加拿大的大学。
彭磷基表示,他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人品德。没有好的品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用。他对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的学生一个要求是,如果他们到国外读书,学成以后一定要回国效力,不然,就变成替人家办教育了。彭磷基欣慰地说,祈福英语学校这几年出去学习的学生,有不少与母校保持联系,经常写信汇报自己的进步。学校就把他们的来信登在校刊里以激励孩子们。
他说,赚了钱一定要回报社会。回报社会不仅仅是拿钱给人家就算了。而是尽可能将钱落在实处,要像办实业一样,要亲手干,等到学校上轨道了,才交给内行人、热心人去管理,并不断给予资金支持。彭磷基在番禺创办的祈福学校和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及祈福幼儿园,这些年来,陆续投入了5亿多元。
彭磷基回顾自己多年来办教育的体会时说:
一,他办学从来没想赚钱,办教育不能讲回报。
二,办教育不能寻捷径,与名校合作,挂他们的牌子,提高知名度。这种合作是假的。
三,在掌握母语的同时,学会一种国际语言,是21世纪年轻人的任务。这很难,必须有好的教育计划,要重金聘请优秀教师。
四,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动脑,如何学新事物。要搞开放式教育。我们的学生要有自信,有自己的想法。五,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不是赚钱的工具。
彭磷基(右一)与刘延东、周光召、胡启立参观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