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神州大地变成美好人间

2005-09-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它一经提出,立刻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们的共同话题。一时间,“和谐”旋律响彻神州大地,“和谐”建设沸腾大江南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反响?它的科学内涵又如何把握呢?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到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按美元汇率计算,人均首次超过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是清醒认识和把握这个新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变化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首先,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从许多国家的实践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是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改革日益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消极腐败现象尚未根本遏制,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任务繁重,等等。其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的压力,围绕多极还是单极的斗争还将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相当活跃。再次,这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它既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党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2005年2月,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六条基本特征,内容十分丰富,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给我们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这六条基本特征,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那么,怎样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呢?

一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物质基础、加强政治保障、巩固精神支撑;和谐社会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长期奋斗。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社会稳定也就没有社会和谐。要在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和冲突容易积聚,并有可能在薄弱环节引发社会危机,造成不稳定。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及时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促进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亿万中华儿女一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享受幸福和谐的新生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