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的基本特征
第一,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世界。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
第二,和谐世界是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基础。只有促进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经济上的落后与贫困,往往是诱发社会动荡、武装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际社会中的许多不和谐现象,尽管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由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带来的。可见,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建设和谐世界。但和谐世界所追求的发展,是普遍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胡锦涛指出:“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他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和谐世界应该是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
第三,和谐世界是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世界。合作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共同发展,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必要条件。国际社会面临着许多跨国或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诸如裁军、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保护环境、缩小南北差距等全球性问题,没有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的。只有以合作的精神来处理国家关系,以合作的精神来推动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以合作的精神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多边领域的活动,以合作的精神来实践人类千年发展目标,这个世界才会有和谐。在一定意义上说,和谐世界追求的合作是“对话交流、和睦相处”,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胡锦涛强调:“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是联合国的重要宗旨,也越来越成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他倡导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主张“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这是各国,尤其是大国应有的包容精神,是国与国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这表明,和谐世界应该是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世界。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一,建设和谐世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在一个和平、和谐、和美的世界中生活,是人类普遍的愿望和要求。建设和谐世界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新贡献,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其一,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和谐,能否实现长治久安,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社会是否和谐。国家和地区和谐是国际社会和谐的基础;国际社会的和谐反过来又能够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和谐。如果把一国的和谐建立在国际社会的动荡之上,这样的和谐是不可能持久的。其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科学设想,认为共产主义是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一个具体步骤和重要条件,是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建设和谐世界,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从长远讲同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其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的根本要求。建设和谐世界,就是要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稳定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减少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风险,缩小南北差距,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以实现共同繁荣,促进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和造福全人类的高远境界。
第二,建设和谐世界是对时代主题的新认识。当今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了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其一,创造性地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胡锦涛指出,“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这一科学判断在传统的“和平与发展”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作”的主张,使和谐世界的内涵和特征更突出、更鲜明。其二,突出和平与发展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两大支柱。虽然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但建设和谐世界,离不开和平与发展;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根本谈不上建设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世界,抓住了当今世界所有问题的根本,指明了世界人民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为世人提供了观察和解决世界各种问题的基本着眼点和立足点。其三,提出重在消除根源,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新思路。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恐怖主义的根源复杂多样,需要全面治理才能有效遏制。特别是需要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条件,以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第三,建设和谐世界是对和谐社会思想的新发展。我们党继承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思想,为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作出过艰辛的探索,进行过不懈努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对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扩大这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将其不仅运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中,也用来处理相同社会制度国家间、一国内政和国际热点冲突,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四项主张: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家发展模式多样化;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强调要“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而努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中,继承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的思想,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我们党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
第四,建设和谐世界是对党执政能力的新要求。建设和谐世界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出来的,既考验我们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升我们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世界,就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就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就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建设和谐世界,适应了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拓展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领域,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标更加宏远,内涵更加丰富,途径更加具体。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当前的条件和紧迫性来看,要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建立集体安全机制、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等方面入手。
第一,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代国际旧秩序具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是形成国际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创造安全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造成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和谐合作、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国际局面;要积极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二,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国际社会不和谐的最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平衡、发展不迅速、发展不和谐。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困难很多,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胡锦涛指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他强调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国际金融体制,维护和完善多边贸易体制,为发展中国家营造健康有序的贸易环境和稳定高效的金融环境,使国际经济体制和规则更加公平合理,特别是要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加强发展经验的交流和借鉴,提高各国自我发展的能力。积极推动发达国家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在消除贫困、资金援助、减免债务等重点问题上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要加强联合国在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作用,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树立新安全观,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历史表明,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现实也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胡锦涛指出:“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新安全观以互信为本,反对依靠军事同盟和增加军备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主张互利原则,要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和普遍安全;以平等求安全,主张各国加强安全问题上的相互协作,保障共同安全和世界和平。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维护联合国权威,提高联合国效率,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倡导新安全观,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必将愈来愈为国际社会所理解与接受,为建设和谐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只有在对话和交流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丰富与完善。纵观历史,国际社会的冲突,归根到底是为争夺经济利益引起的,而不是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胡锦涛指出:“我们要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沟通和理解,对不同文明持包容、尊重态度,不仅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也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必需的。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要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