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晋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2005-10-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家洲 我有话说
李元庆先生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主张地域文化研究应该有理论构架;应该注意各个区域内部“亚文化区”的存在,避免“大而化之”的倾向;应该注意不同地域之间的对比研究,避免“各自为战”的倾向。其近著《晋学初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充分地落实、拓展了他对地域文化研究的上述思路。

《晋

学初集》把“晋学”提升到“文化哲学”的层面予以界定:“晋学是以山西历史文化为研究客体的地域文化学科,属于文化哲学范畴的历史性学科。”从而明确了晋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作者还提出了晋学研究的“宏观”、“中观”、“微观”三大理论层次的方法论构想,并以之形成本书的基本结构。力图在把握晋文化总体风貌的基础之上,把研究推向新的纵深层次。

《晋学初集》对晋文化进行了横向剖析。书中把晋文化区分为两类“亚型”地域文化:南部以华夏――汉族农耕文化为主体,称“河东文化”;北部以北方“胡族”游牧文化为主体,称“雁门文化”。并且指出,它们“二位一体,便构成三晋地域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标志”。从对晋文化做内部分解起步,得出的结论却是在与其他地域文化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特色。这种“有分有合”的研究思路,体现了李先生的学术理念与学术功力。

《晋学初集》还将晋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围绕着“礼法之争”,作者讨论了鲁文化、齐文化、楚文化和晋文化的各自特点及其发展路径的异同;在关于“三晋法家文化向秦文化的移植”、“齐晋发展道路之趋同”等专题讨论中,作者的对比研究意识非常鲜明,可以说“地域文化比较研究”部分,集中体现了李先生研究视野的广博、研究思路的开放。其结论的理性程度,是自甘拘于一隅的地域文化研究者所难以比拟的。

平心而论,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含量是极为丰厚的,而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与楚文化、齐鲁文化、秦文化相比较,显然存在着差距。《晋学初集》凝聚了李先生探讨晋文化的心血结晶,体现了近年间晋学研究的理论升华。这部著作的出版,或许能够使得这一局面有所改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