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美国人的怕

2005-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焕鲁 我有话说
中国人称赞西方物质文明,大概在鸦片战争前后,到了19、20世纪之交,对其制度文明也开始产生兴趣,这时维新与革命的思潮几乎同时出现。而西方人称赞东方物质文明,恐怕要比中国人称赞西方物质文明早几百年或者更远,然而日后强弱悬殊,进取与落后造成反差的增大,制度的保守、默守的顽固,腐败、腐化造成的困顿贫瘠,偏
见、歧视也应运而生,直逼今日。今日西方,对中国,事实上已不敢小觑,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却也随时发生。比如吃,你这里出于一片热诚,一片殷勤,需要理解却得不到理解,“换”回来的,是人家的“怕”。

一名叫作大卫・克拉克的美国商人发表文章谈感受,说他随一个商务代表团到中国谈判组建合资企业。一到北京首先参加“大型欢迎宴会”,并遇到“数不清的礼节”,游览长城、香山、看杂技,“每一天晚上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后来发现,这其实也是谈判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受的实在是“精疲力尽的‘折磨’”。“谈判充满了从‘兵法’或‘游击战’发展而来的、有时令西方人毛骨悚然的战略和战术。”这或许是指谈判期间,掺杂了大量扯皮而被认为效率低下,从而使他们“怕”。不过怕到“毛骨悚然”的程度,倒也不能不让局外人多嘴:请人家跨越重洋来中国谈合资呢,还是请人家来“历险”呢?

大卫・克拉克对“数不清的礼节”怕;对谈判的那个“组成部分”怕;对“摆满了山珍海味”怕;对“谈判的‘战略战术’”(抑或叫作“方式方法”)怕;对“每一天晚上安排得满满的”(恐怕是影响休息)怕;对“住得怎么样?吃得怎么样?觉得宴会怎么样?”无休止的客套,怕。

想来大卫・克拉克的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怕吧?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渐进西方,久之必使其“东方化”、“中国化”;可是若从大卫・克拉克的“精疲力尽”、“折磨”、“毛骨悚然”的怕来看,似盲目乐观了些。就他来中国进行合资谈判而言,他的怕,说到底是对“中国模式”的怕。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模式”什么样?有人归纳为:赤裸裸的竞争、好勇斗狠式的扩张并购、高度的公开(?),以及对表现优异的主管极度优厚的犒赏……

这些,不也足以使我们众多中国人“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