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后,社会科学界反响热烈。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规模盛大的首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副院长冷溶、陈佳贵,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洛林和国
与会同志指出,“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的起点上,面临着比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都更为严峻挑战的“矛盾凸显期”。在这期间,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日益显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差距明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等。在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在20年内实现工业化,既要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升级,增强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
与会同志认为,发展中国家工业技术进步不能长期建立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基础上,因为所换到的技术永远是二流或三流的技术。有专家分析说,目前我们国家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我国的设备投资中,进口设备占投资设备购置总额的比重达60%以上;我国每年的发明专利数占世界的比重不到3%。我们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已主要不是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方面的差距,而是工业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组织方式上的差距,是研究与开发投入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的差距。而推进工业技术创新,是缩小这种差距的根本出路。
与会同志强调,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那种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资源的重要性己经下降的观点是片面的。现在,我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近两年的50%以上。“十一五”提出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的内容,将有助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