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打造“以服务为荣”的氛围
“服务社会的前提是服务校园,只有从身边小事做起,服务社会才不会沦为空话。”北师大学生工作部部长田辉如是说。
北师大现有学生党员4094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9%。为了使其成为带动全校学生开拓进取的核心力量,北师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多元手段培养“服务意识”。生命科学学院党支部开展了以“把握健康,享受春光”为主题的禽流感防治宣传活动,号召大家做“文明健康师大人”;“就业大战”即将打响,各学院党支部又纷纷组织起模拟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学校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党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党员也成为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榜样,为学生党员的党性成长提供了润物无声的良好环境。
以服务回报社会,以奉献彰显先进
“尽我所能、回报社会,这是一个学生党员应该做的。”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生党员高耀华真诚地说。三年来,他9次参加无偿献血,输血量达4000毫升。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学生党员陈波免费为贫困孩子做家教,并用勤工俭学的微薄收入资助山区孩子圆读书梦。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北师大学生党员求真务实、服务社会的精神。
“大学生知识层次较高,我们提倡的服务更多是智力上的发挥,利用丰厚的知识储备回报社会。”文学院一位学生党支部书记点出了高校学生服务社会的特色所在。“县校共建”是北师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的成功典范。今年年初,北师大党委与北京市密云县委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校县联手,共育英才”活动,从密云县中小学与北师大分别精选10个党支部,进行“1+1”合作共建。“这是一项双赢的活动,既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基地,也为促进密云农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北师大党委副书记吴志功指出。
在共建活动的带动下,大量的“三下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环保公益活动纷纷涌现,使学生党员提升了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效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学生党员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
又到周二了,宋迁菊匆匆扒了几口饭,像往常一样骑车直奔海清希望小学,那里有两个班的小学生正兴奋地等着“大学生老师”去上书法课。“我是带着‘白鸽’人的责任与分工去的。”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北师大“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基础教育服务队的成员。
“服务社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创新的活动。北师大各级党组织在行动中随时总结、及时调整,建立了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堪称北师大“服务社会”体制化、系统化的典范。该组织成立10余年来,注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将服务社会的层面立体化、领域扩大化、内容纵深化、手段多元化,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目前,“白鸽”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体系与规章制度,并且建立了四支分工明确的队伍:“志愿讲解队”深入公共文化场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爱心服务队”走近困难群体,传递爱心与真情;“基础教育服务队”密切关注中小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在这样的制度化基础上,党员志愿者们的服务赢得了广泛好评,并多次受到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与肯定。
今后的校园党建工作怎样更高效地开展?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表示:“要把实践活动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完善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要将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