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发射成功的当天中午,笔者连线回到家中休息的王洪志,他兴奋地说:“当时,我们是发射现场的中心”。
这位中国海洋大学九四届地质系毕业生参与了自1999年“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发射,一直担任给火箭助推器添加
“神六”发射成功之际,王洪志心情格外轻松。的确,为了发射成功,国庆长假6天至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直没有停歇,11日晚上更是彻夜不眠。王洪志的妻子与他同在发射现场工作,无暇照顾6岁的女儿,只得把老母亲从河北老家接来料理家务。
像王洪志一样辛勤工作在“神六”发射现场的海大学子多达20余人。而自1983年中国海洋大学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输送了第一个毕业生以来,该校已为基地输送了50余名毕业生。
同样负责给火箭助推器添加燃料的海大毕业生王欣说:“很多人当初怀疑我们来这里能否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我想当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谁也不会再怀疑我们价值的体现。”12日,海大各院系都组织师生收看了发射现场直播,尤其是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输送了多名毕业生的信息学院的收看现场更是群情激昂。该院大三学生宋新军说,想到自己的师兄师姐就在“神六”现场工作,心情很是激动,并且由于身为国防生,毕业去向是部队,观看现场直播后自身的使命感更加强烈。
据海大学生工作处处长王明泉介绍,多年来,海大一直鼓励毕业生到西部艰苦地区工作,对选择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学校采取了思想鼓励、发放奖励金等激励措施。因此几年来,海大学子选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成为时尚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