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海湾战争之后,由于高科技在军事上的运用,国内外有的人认为人民战争思想已经过时。北京建工局党校李静和军事科学院
政治部高英根据“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人心向背”、“战争力量的源泉”等方面阐明人民战争思想永远不会过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值得一读。
人类产生战争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究致胜的奥妙。崇尚武器装备者有之,重视体制编制者有之,严格军事训练者也有之。公正地讲,这些都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但是,战争的实践也一再证明,仅有上述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战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革命时期以巨大的历史主动性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人心所向体现历史主流,代表时代的精神,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不承认这一点,蔑视群众,无异于嘲弄历史,终归会被历史所抛弃。
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也是战争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但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而且决定着人类战争的进程及其胜负结局。
正义战争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战争的性质,决定人民群众对待战争的态度。正义战争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反映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因而能够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民众在不同阶级领导和发动的正义战争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劳动人民自己领导和发动的正义战争,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正义的人民战争,则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目标,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统一起来;把无产阶级运用战争这一暴力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同其赖以进行战争的社会力量统一起来,使人民战争摆脱以往存在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成为完全为人民和依靠人民进行的人民群众自己的战争。
人民群众蕴含着战争力量的源泉军队来源于人民群众,军人是穿军装的老百姓。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军队,其阶级性和人民性是根本一致的。它不是为着少数人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于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军队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军队组织结构变化的物质前提,因此正规军的数量总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从武装力量的组织体制上,对充分发挥民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出过极有价值的设想。1868年1月16日,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谈到未来社会的军事制度时,还直接提出了实行常备军制度和民军制度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机会来实践这个理论。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军思想,确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与地方武装、群众武装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彻底解决了军事力量发展的问题。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人民军队可以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相反,反人民的军队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不了解不熟悉人民军队的作战原则和行动方法,就不能挽救其覆灭的命运。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敌人也曾多次集训他们的将校,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书籍和作战文件发给他们研究,妄图寻求对策。他们聘请的外国军事专家也曾建议他们采取这样那样的战略战术,帮助其训练军队和加强装备;甚至还亲临战场,加强其作战的筹划和指挥。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在人民战争面前都毫无办法,丝毫不能挽救其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