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新引擎

2005-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区域协调篇

开栏的话 目前,城市圈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空间形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也由企业、产业集团、中心城市逐步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从今天起,本栏目将发表一组本报驻地方记者采写的各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稿件,以?读者。

辉煌总是从梦想开始。

中部塌陷、湖北发展相对缓慢、武汉位次也相对后移……特别是武汉,这座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城市,如今在全国百强城市的排名榜上,竟在前10名之后。

机遇来了:“促进中部崛起”!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8个字犹如早春的惊雷,再次点燃荆楚大地发展的激情火焰。

突破口在哪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三个城市群或者说经济圈无疑给了湖北人以启示!

于是,梦想开始了。

画出一个承载梦想的圈

武汉城市圈这个概念到底是谁最先提出的,已不可考证。湖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李春明认为,诞生的标志是“一个文件”。

他说:2004年4月7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7月6日至7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了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俞正声提出,要充分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

武汉城市圈建设由此全面启动。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核心,与周边的黄石、孝感、黄冈、鄂州等八个城市通过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所形成的区域经济格局,又称“1+8”城市圈。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

显然,这个圈成为梦想的载体:其近期规划将重点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1+8”武汉经济圈;在中期阶段,武汉经济圈将逐步突破省界,向邻省的中等城市推进,如江西的九江市、湖南的岳阳市和河南的信阳市,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经济圈。在远期阶段,武汉经济圈将向中部其他大中城市拓展,建设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最大、最强、最富活力的城市经济圈。

一年变出大模样

作为湖北龙头老大的武汉人开始放下架子:武汉市组成党政代表团先后到天门、鄂州、黄冈、咸宁等市考察;圈内各城市通过高层领导互访、专家研讨会、情况通报会、项目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城市间交流合作。

联动也开始了。武汉城市圈秘书处负责人胡昌明说:城市圈内9个市的对口部门加强了互动协作。各市的发改委、交通局、建设局、工商局、科技局、人事局、农业局等都进一步加强了相互沟通与合作,共同研究促进城市圈建设工作。

交通优先!李春明兴奋地说:武汉通往城市圈的7条高速出口公路已全部开工。到2007年将全部竣工。那时,武汉通往其他8个城市只需要1小时车程。这样的“1小时城市群”在全国独一无二。(下转3版)

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中部崛起的号角吹响之后,中部的城市圈冲劲势不可当!从中原城市群到武汉城市圈,从昌九工业走廊到长株潭城市圈,从沿江城市群到太原都市圈,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山西等中部六省都在奋力求索自己的发展模式。

人们担心:中部六省各自为战行不成合力,郑州与武汉的“龙头之争”也曾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

但是,有一个学者的观点显得清醒和值得关注。他就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导伍新木。他的观点是:城市圈的能量是有圈层的,也有一个发育发展的过程。安徽、江西、湖南、山西、河南各自城市群的发展壮大,安徽、江西向东靠拢,湖南向南挺进,山西则向北发展,这些都不会影响中部崛起。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样中部六省就没有合力了,河南、湖北就被“边缘化”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圈能发展到今天,既不是政府主观圈定的,也不是广州、上海、北京(包括天津)施舍的,而是真正由市场为纽带融合发展壮大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不得不是你。”

有人说,中部是中国的“腰”。腰杆子必须挺直!有人说,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天元”。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认识到,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增长极,以郑州、长沙、合肥、南昌等为经济增长极,将共同形成中部经济板块,成为继珠三角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环渤海城市圈之后的中国第四增长极。这一中部经济发展的新组合和新载体,将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江奔腾东进,荆楚百舸竞流,武汉傲立潮头!

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共荣,在错位中发展!――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应该成为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武汉城市圈应该成为国家战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