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13亿人汇集起来,就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节约,原因就在于,从大处讲,它是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从小处说,它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要靠每个人去亲身实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
一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墨子・体过》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汉代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有言:“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明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古人的眼中,节约,既是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节约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家庭、自我负责任;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往往是败家败国的重要原因。
节约是一种力量。节约往往和进取、积极、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相关;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重视节约,就能更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
节约,是为子孙后代造福。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中国共产党人向来重视节约。毛泽东同志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向全党全社会提出“勤俭建国”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他提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艰苦奋斗,要“反对高消费”,“反对各方面的浪费”,“反对腐败”。江泽民向党的领导干部提出,要“带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时代特点和我国国情,突出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讲的节约,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化,它要求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并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厉行节约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领会,努力实践。
二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节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节约,首先是由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不到1/2,森林不到1/7,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并且,我国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而目前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面对这种情况,节约资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节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消耗快、利用率低,再生率不高,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某些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一些重复建设项目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有的产品过分包装,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等等。这些现象,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而且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尽量避免各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节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必然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节约资源,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厉行节约,是我们面对资源短缺的唯一选择。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必然途径。
倘若我们为一代人的享受断送了未来发展的根基,我们的民族将因此而面临困境;倘若我们为了一时的富裕而不顾脚下的这片土地,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永远失去自己的家园。
三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节约是长久国策,不是权宜之计。节约,不仅仅是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而且还包含了如何使用才能更加合理、恰当和高效。地球上的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所以,无论是发达抑或落后,富裕抑或贫穷,都需要厉行节约。节约是一种世界潮流,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要认真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厉行节约。
厉行节约,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尽快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厉行节约,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和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要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要建立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厉行节约,就要在全社会确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约每滴油、每升水、每度电、每斤粮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节约,不是抑制人们正常的健康的消费,不是让大家过苦日子;而是要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把消费引导到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
积羽会沉舟。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
滴水亦成河。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厉行节约,汇集起来将支撑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