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005-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副校长 王伟光 我有话说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吃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高全党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一定要把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一、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一定的发展观受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的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发展问题、科学地把握发展规律,体现为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发展问题、科学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方法论。我们说,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什么叫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而不是倒退的前进运动;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运动;是由小到大的,由旧到新的,由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创新运动。发展就是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甚至倒退的运动都不是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当然,发展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也有快、有慢;有单一的、有全方位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协调的、有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追求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发展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辩证的发展是不断解决矛盾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第一个方面是强调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东西、经济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所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第二个方面是强调历史辩证法。首先,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经济、生产力归结为是发展的惟一因素,要讲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既重视人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又重视自然因素对社会与人发展的制约性。最后,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发展的手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正是从这样一个历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科学发展观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高度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一是科学发展观是有重点的发展观。重点就是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决定性的东西,就是生产力、经济、物质的东西;二是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辩证法的发展观。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就是讲发展重点的时候,还要讲其他因素的作用,讲人的作用和满足人的需要的目的。社会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它内在地包括稳定、公平、民主、价值等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诸要素。社会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部分缺一不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社会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照规律办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就是以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基础形成的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看,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思维,都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人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科学发展观也正是要回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一定要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倡导和推行循环经济,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文明发展之路。正因为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必然成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如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他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实施工业化的赶超战略,希望以超常规的发展,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但是,由于受“左”的路线干扰,在很多方面违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致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的课题,初步回答了关于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发展提到了“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升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同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创造,赋予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丰富、创新和完善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指针

我国改革开放26年来成绩是巨大的。2003年我国遇到非典,GDP仍然保持9.1%的增长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同时必须看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五个统筹”。“五个统筹”实际上就是“五对矛盾”或“五大问题”。其中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不平衡,这“三大不平衡”是“五对矛盾”中更为突出的问题。五中全会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形势、特征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从生产力发展面临的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从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压力;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从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的状况;从全面满足各方、各种利益需求的繁重任务;从缩小各种发展差距的艰巨性;从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从发展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更高要求;从人民内部矛盾多发易发现状与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从社会稳定与和谐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等十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中全会揭示的“五大矛盾”和五中全会分析的“十大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收入分配中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等等。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一定要破解这些难题、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破解难题的关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化解诸多矛盾和问题,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的、良性的、全面的、协调的、健康的轨道,最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正因为如此,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指针。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这“七大”目标,涉及到经济发展、能源消耗、自主创新、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义务教育、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缩小、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等各个方面,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可操作的发展目标体系的具体化。《建议》从这一目标体系出发,提出当前应该解决的“七个”重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七个重点任务集中解决的是城乡不和谐、区域不和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其核心依然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等“六个必须”。“六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根本原则。而“六个必须”原则,又是科学发展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具体化。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这一要求,必须把握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原则;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线;切实抓好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坚持实现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生活的根本目的。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人们的头脑,成为人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南,“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才能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党的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为人民执好政,并保持长期执政的根本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重要法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党的执政能力如何,是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成效体现出来的。执政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执政党运用国家政权等执政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国家建设好的本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能否把社会主义建设好,首先要解决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解决好发展观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何,一定要看党能否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发展理论和指导思想,并能够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加以创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今天,是否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衡量党及党的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如何的重要标准。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具体体现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即体现在解决为什么要建设和发展,怎样建设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上。解决这些重大问题,首先就需要确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科学的发展观问题。发展观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在正确的发展观指导下,就会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和谐、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就会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进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同时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过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实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也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且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全面共同发展,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发展,即统筹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通过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与能力,对全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可以促进党及其领导干部全面提高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可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切实落实,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并通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