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颁发证书,有独立的校园,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独立学院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其投入主要是合作方承担或者由民办机制共同筹措,收费也是按照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订。
独立学院扩大了教育资源,促进了高等教育改革。从短期看,兴办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和教育供给的矛盾,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将公办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的优势、教学传统、师资队伍与管理效率与社会资本互相结合,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起点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促进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至2004年,经教育部评估核准的独立学院有249所,在校生68万人,在国家投入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独立学院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独立学院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试办独立学院是深化高校办学机制与模式改革的大胆尝试。积极试办独立学院,充分发挥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形成民办、公办高校相互竞争的新机制和适应我国国情、多种办学模式并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独立学院凭借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既克服了公办普通高校机制不活等弊端,又避免了一般民办高校资源配置层次低、缺乏学科发展基础的不足,在办学机制、管理和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办学优势。
独立学院促进了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包括对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必要性的认识、高等教育的投资和消费观念的建立、高等教育成本及分摊的理解、高等教育公益性及其它属性的理解、公平与效率观念、市场与竞争观念的引入,这些观念的变革将深刻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和市场观念,这些观念影响了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的选择,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制度环境和大学治理,也影响了公办大学的竞争生态。它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大学之间应该竞争,高等教育公益性应体现为尽可能满足更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权益。
独立学院促进了高等教育教改和内部结构优化。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结合的产物,具有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优势,适应了当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虽然与以往纯政府办的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由于历史不长,可能会有办学经验不足等缺点,但由于它没有普通高校的历史包袱,加上创办之初较少受到传统计划体制的约束,表现出了比公立普通高校无可比拟的灵活性与活力。具体表现在:(1)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形成办学特色和就业奠定了基础;(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区别于高职和传统公办院校的普通本科;(4)促进了教育机构的相互协作,构筑了各教育层次的立交桥,满足了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尽管独立学院有社会需要,有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的制度优势,但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办好独立学院,迈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当然,独立学院的办学者、申办方与合作方也需要更多地付出与努力。
首先,申办高校与投资方应当尊重独立学院的办学规律,立足长远发展,不能把独立学院当作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与公办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同样承担着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重任。这几年,办得较为成功的独立学院,其申办高校和投资方在合作之初,都立足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申办高校的无形资产、品牌或管理权益是以股权方式投资入股,而办学经费占学费的比例、对办学经费的严格管理以及投资方对办学节余的分配都遵循了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律,即办学之初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以确立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形成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其次,独立学院要发挥好新机制的优势,充分利用申办高校的无形资产等便利条件以及投资方的适应市场的管理经验等。独立学院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办学机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独立学院把公办大学需要几十年才能建立起来的办学模式建立起来,并吸收投资方适应教育市场的投入产出观念,以相对于公办高校较少的投入产生了同样的办学效果甚至更好的社会效益,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教育市场需要的管理体制。当然,独立学院的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比如,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在处理与申办高校与投资方的关系方面不如非独立的“二级学院”便利。充分利用申办高校的无形资产和其他便利条件,需要合作各方以及独立学院的办学者运用更多的智慧加以解决。最后,政府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确立适应新机制办学的管理理念和思路,管理并服务于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作为按新机制运行的高等教育机构,维系其生存的是市场。教育主管部门长期以来的管理和服务对象是公办高等院校,后者对教育市场的敏感程度低,反应不够灵活。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对按新机制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给予积极评价和支持。在财政投入方面往办学水平高和办学效益好的学校倾斜,包括把独立学院纳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或补贴的范围。在对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方面,不仅要看高级人才的培养情况,还要看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更大量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和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