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民间纠纷化干戈为玉帛

2005-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深圳南山区桃源辖区内的两兄弟各自成家后,因一堵围墙互不相让,直至反目成仇。“警民联调”成立后,调解人员八次上门,让兄弟俩感动不已,他们对记者说:“多亏调解员的调解,才将隔离了我们兄弟俩15年感情的围墙拆除了。”近几年,类似这样的纠纷,甚至比这更难的案例通过调解人员的调解都得到了圆满解决。2004年,深
圳市共调解民事纠份12000宗,平均每月1000宗。许多可能会酿成刑事犯罪的案例,经过调解人员的耐心工作,都春风化雨,烟消云散,当事人对调解的结果也都很满意,到目前还没有接到一起投诉反悔的。

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举措

在深圳市司法局,记者在基层处翻阅了各个区送来的调解成功的案例。有劳资纠纷的、有装修引起纠纷的、有因公受伤纠纷的、有夫妻纠纷的、有物业管理纠纷的、有30年都没解决的权属之争,五花八门。这些看似复杂,毫无头绪的案例经过调解员的上门调解,全部得到满意的解决。

司法局基层处李玉祥处长说:“这些纠纷看似鸡毛蒜皮,但如果处理不及时,积怨深了,就会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非常不利。‘警民联调’为老百姓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不仅成本低、效率高,更接近实质正义。”

有着30年人民调解工作经验的司法局副局长陈志新说:“中国人向来讲究‘和为贵’,民间调解可化干戈为玉帛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深圳市是移民城市,人员结构的复杂化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多元化。单凭居委会老大爷老大妈解决已不能适应,而那些够不上治安处罚的小事,全部由各辖区的派出所来解决,又会严重影响民警的正常办案,唯有人民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最好途径。

2002年,深圳市首先在各基层法院建立了“人民调解指导员”制度,为各街道办事处安排1―2名法官担任调委会指导员,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对调解过程中的重大疑难法律问题给予指导。同时,全市积极构建由街道、社区调委会和调解小组组成的三级调解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各级人民调解组织938家,人民调解员13000余名。

2004年深圳市又开始探索建立人民调解警民联动工作机制,在12个派出所或警务室设立专门的“人民调解室”,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职调解员对派出所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2002年深圳市的民事调解数量仅为3000宗。2004年成立“人民调解室”后,成功化解纠纷达到12000多宗,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创造和谐社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项为民着想的实事

邻里之间产生的纠纷,许多人可能会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但正所谓“一场官司三世仇”,“公了私不了,法了情不了”。而在深圳,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弥补了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将大量的纠纷在萌芽之际就化干戈为玉帛。

在罗湖区桂园派出所的“人民调解室”,记者看到,一位调解员正在接待一对怒气冲冲的夫妻。调解员张普遍耐心地听夫妻俩足足吵了十分钟后,发现吵架只是为了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过去家里请的保姆要走,妻子想再请一个,催了丈夫几天,丈夫由于生意忙给忘了,就为这事两人怒气冲冲地闹到了派出所还嚷嚷着要离婚。张普遍耐心地陪他们聊了近5个小时,夫妻俩对视而笑结束了这场争吵离开了派出所。

桂园派出所是深圳市实行“警民联调”的试点。试点半年来,共接处民事纠纷2100宗,成功调解2000宗,成功率达88%。有人说人民调解是情、理、法的结合,

不仅实现了当事人双方的“双赢”,还避免了诉讼之后可能带来的后遗症。

一项为公安减负的创举

多年来,深圳的老百姓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警察”。人们遇到了难事、怪事都知道报“110”找警察。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一个派出所每天都会接到两口子吵架、邻里之争等40多个报警。然而,这些小事的调解又给正常办案的民警们造成了很大干扰,影响了日常工作。在采访中,一位派出所负责人对记者说:“过去派出所20个干警每天都忙于接警处警,这些小事几乎占去了正常办案的80%的时间。人民调解员进驻派出所后,民警们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中了。而且人民调解员因为更专职,更耐心,可以跟踪一起纠纷案件调解到底,成功率也更高。”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礼祥深有感触地说:“警民联调的开展,有效地剥离了各种非警力矛盾纠纷,盘活了一线警力,提高了公安干警的工作效率,真正的为公安减了压、为法院减了负、为政府分了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