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博览群书》创刊号杂感

2005-1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品高 我有话说

今年是《博览群书》创刊20周年,翻出1985年1月5日出版的创刊号。细细读后,除了觉得它的纸质、版式、装帧、印刷等在明确地诉说自己的年龄外,针对一般青年读者、介绍读书方法和推荐新书好书的内容大部分并

不过时。廿年白云苍狗,无隔世之感,有温故知新之叹。

1983年,我国出版物已达58亿册,居世界第一。与出版物迅猛增长不相称的是,关涉读书的专业类报刊并不多,仅《读书》、《书林》而已。《博览群书》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挥毫题写刊名,传出的信息令人鼓舞: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读书事业!今年11月20日是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看着用笔细致、遒劲大气的题词,我们愈发怀念这位伟人。

耀邦同志自己就是博览群书的典范:他在团中央工作时,同事们就爱讲他读了多少多少书的故事;他博闻强记,常在工作中信手拈来,引用书中之语;读书不限于经典著作,他认为有意思的书也找来看看。有人回忆,“文革”中他在耀邦同志的书房,因为好奇,特意将从地到顶的大书架内的书一本不落地都翻看了,发现本本都有耀邦同志的批注。耀邦同志能欣然为《博览群书》题词,也就不难理解。

创刊号的封二上,还刊有彭真、方毅、茅以升、胡愈之同志的题词。它表明了社会各界对这本杂志出版、对读书事业的支持,也表达了他们的殷殷期盼:理论联系实际取精用宏(彭真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毅题);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茅以升题);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胡愈之题)。

创刊号的开篇之作是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胡乔木同志在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授奖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乔木同志也十分关心杂志的出版,他指示当时的中宣部出版局局长许力以同志“赶快办,希望光明日报抓紧办好”。文章冠以“把优秀读物推荐给读者”的标题,是他对杂志及出版单位的希望和要求。创刊号上,推荐介绍了8本图书。不完全统计,20年来《博览群书》重点推介评论了近3000本图书。重读老一辈的文章,眼前似乎又现他们的音容相貌,更觉任重道远。

当时,“波澜壮阔的读书活动,已在全国展开”。应时而生的《博览群书》更是以“促进人们读书,鼓励和推动人们多读书,要博览群书”为己任。20年过去了,图书总印数增长到2004年的64.4亿册,种类由4万种增加到20万种。不过,每种书的印数在下降、人均购书数在下降、国民读书率在下降。阅读呈快餐化、功利化、消遣化,网上更是“色”影重重――

获取信息和知识途径的多样化、图书内容的良莠不齐以及工作竞争压力加剧、没时间读书等也许都是读书率下降的原因。但更让人担忧的是,读书没什么用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中和农村地区蔓延,辍学、厌学、退学数增长。如何推进全民读书?一些人呼吁应倡导让阅读成为习惯,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倒认为,自觉读书的习惯,也得从娃娃抓起。但围绕高考这根独木的教育体制,要马上扭转非一时之功;而对贫困人口和刚刚越过贫困线的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远没有解决眼下的落后快。读书只有不再是功利性的谋生手段,达到毛姆说的“阅读应当是一种享受”后,它才会自然地成为生活方式。所以,习惯也好,生活方式也罢,目前只适合在部分人中倡导,而比之更重要的是让人口中的大多数来读书、多思考和提高素质。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大力宣传读书有用论:市场经济下,知识一样创造价值,智慧可以变成财富。同时,营造有利读书的氛围和环境,创造读书与生活、工作亲密接触的机会。政府、社会、家庭责无旁贷,尤其是政府,比如加强图书馆建设等。

20年前,《博览群书》在创刊号上发出启事,“博览群书增长知识振兴中华”,举行知识竞赛,后又办“金钥匙”奖,由群众评选,引起强烈反响。我以为,现在很有必要重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在思想多元化、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登上转型期社会舞台的当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一个国家中什么人在读书和读什么书,是能决定国家未来的。而个人、国家和民族,是不能缺少理性思维的。而理性思维重要来源是读书!

创刊号上录有高尔基和莎士比亚的名言。“似乎是每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太阳”。的确,书籍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但它何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太阳呢?

感想无序,掩卷记之,也算一种对《博览群书》创刊20周年的纪念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