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宁波市与全国其他十一个城市(区)一道,戴上了“全国文明城市(区)”这一桂冠。有一句话常常挂在当地领导嘴上――“市民是最大功臣”。有一个细节值得回味:在庆祝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暨“我身边的
面对荣誉,宁波市领导的一句“市民是最大功臣”,不是简简单单的谦虚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因为它承载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方方面面。“市民是最大功臣”,直接回答了文明城市由谁创建、为谁创建的问题。在中央文明委制订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评选注重的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包括群众“衣食住行”满意度在内的软件环境指标占到了69.5%。也就是说,城市文明程度如何是由市民说了算,群众打分占了将近七成,市民的满意程度成为角逐文明城市的最大因素和“得分主力”。
如此规模宏大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其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树立几个城市榜样。相对于评选结果而言,评选过程更有价值。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其实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过程。比如在宁波,全市有志愿者66万人,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100%,实实在在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同时,人们也注意到,此次测评采用“暗访”的形式,这就要求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必须常规化、制度化,靠的是平时的工作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这是一个导向。如果现在不按文明城市的要求去为当地的市民办实事,三年后的下次评选,很可能因为老百姓的满意度不高而失分。这个导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市民是最大功臣”也暗示着,只有让市民对“文明城市”的概念逐渐建立起科学、准确的认识,才能不断满足并协调各种合理的利益诉求。文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许多定性指标难以量化,主观性指标难以测量。对一座文明城市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也好,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与百姓利益的满足也罢,都将是一个长久的、持续的、常态的过程。
贵在坚持,重在实效,这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贯宗旨。经过创建文明城市的“洗礼”,每一个城市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与文明同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城市也都应有一个永恒的立足点:“市民是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