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曾乾认为,“三创”精神的基本要义是创造。该院提出“以学院文化引领学院、用企业精神经营学院”的治校方略,将鲜活的企业精神,尤其是企业精神中最核心的竞争精神、创新精神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学院还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的企业群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在高职领域争创一流。在“班组长”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院逐步确立了“定向招生、双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和“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教育模式。
立足学校实际,在管理创新实践中将全院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学院根据教师的专长、个性、爱好等为教师设计了教育、教学、管理三个方向的发展目标,组建了教学、德育和科研三支梯队,并以“业绩评估制”来推进目标的分步实施。张曾乾强调,长期以来,高校在德育学科的梯队建设、资金投入上重视不够,导致德育工作者很难潜心探索德育艺术,2005年初,学院建立了德育带头人、德育骨干、优秀德育工作者三级德育梯队,分别加以0.5、0.3、0.1的岗位津贴;梯队成员聘用打破终身制,根据各人业绩一年一聘,从机制上引导建立了一支高效、稳定的专业化、专职化德育工作队伍。
带着记者走进管理系学生创办的“新世界超市”,张曾乾笑着告诉记者,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学院就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们展示苏南的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学院从终身发展的高度为学生构建了“班组长”人才培养框架,编制了个性化的《学生成功导引》,根据学生的思想、个性进行生涯目标设计和管理。依托江阴庞大的产业群,学院不仅以“1.5 1.5”或“2 1”的教学模式,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实践、管理活动来培养人品和开拓技能。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学校搭建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管理系的“商务中心”,艺术系的“原厂影象工作室”、“公主线服装工作室”,计算机系的“爱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精灵多媒体有限公司”等大学生创业公司,都由学校提供场地,学生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创业精神、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原厂影象工作室自编、自演、自制的校园DV《候鸟》一度刷新了“三杯水”DV文化网的点击率;公主线服装工作室的高玮同学日前获省服装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并将代表江苏省参加东部地区决赛。学生争先恐后义务献血,2004年更是达到了1300人次。
临走,“一刻也闲不住”的张曾乾又领着记者看了他的“新杰作”,离学校不远处,投资6500万元建设的新实验楼、实验工厂等四幢大楼已经封顶。“今年年底会有相应的先进设备在这里‘安家’,全院近7000名学生都能在这里用上先进设备,练就真本事。”他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