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5-1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生活在广袤原野上的人们,尤其是在偏僻的乡村乃至边疆地区的人们,近年来会发现,由国家和各级政府出资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正在悄然地走近他们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知识工程、电影放映“2131”工程、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等等。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
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延伸到边远地区,从天山脚下到西南边陲,从浩瀚大漠到东海之滨,以各种先进的手段和周到的服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构建着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和谐社会。

多方位回应现代社会公共需求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除夕夜,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居住在这里的牧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电视节目,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们手捧哈达,向刚刚调试完设备的工作人员敬上青稞美酒,以表感激之情。

大山深沟,贫穷落后,就像两只拦路虎,拦住了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脚步。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边远地区的人们送去了光与电、知识与文化,不仅确保党和政府政令畅通,同时也给大山深处的群众送去了更多致富的信息。今年年初,兰州市皋兰县兰沟村的农民们,从电视里学到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和产品储藏技术,纷纷改造已有的大棚,引进良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是由原国家计委、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于2002年开展的一项跨世纪的电影工程和文化建设项目,旨在于21世纪初,在每个村每个月放映一部电影,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两年间,该工程向全国22个省区资助价值2144万元的电影放映设备和拷贝,其中电影放映机1227台,发电机302台,放映双机84台,农村电影流动放映车84辆,电影放映大篷20个,电影拷贝4099个,其中包括科教片拷贝2435个,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先进的信息手段的运用,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革新着原有的服务方式。如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和卫星等信息通道传到基层服务网点,让广大群众就近方便地享受文化服务。目前该工程的工作网络已初步形成,除了国家管理中心,在地方上已建立省级分中心32个,基层中心1710个,终端用户达到5万个,加快了通信网络向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群众文化设施更加齐备

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则是群众文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大型文化项目相继投入建设、扩建和整体维修,已是标志性的成果,而更主要的是文化设施的建设更赋人性化色彩。过去很多文化设施的建设是随意性的,没有按照人的需求,没有考虑文化设施的辐射半径,大多从经济着眼,缺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有的甚至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等安置在人口相对较少、经济价值不高的地段。而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大,分布更加科学化。如宁波市,投资5亿元新建了宁波大剧院,还建了音乐厅。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图书馆与济南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信息共享,由此改变了济钢图书馆信息资源单一、薄弱的状况。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县以上图书馆数量已达2709家,博物馆总数已超过2000所,藏品超过2000余万件,年举办展览达8000余个。近年来,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的社区图书馆 室 不断出现,表明图书馆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对象,满足人们需要。

为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读书难,读新书更难”的窘境,广东省于2003年11月正式启动了“广东流动图书馆”,省财政每年拨出专款,按每个流动图书馆分馆约一万册左右的标准进行配置。目前全省已建成流动图书馆20个,截止到今年3月,流动图书馆为读者带去新书23万多册,接待读者57万人次,阅览图书172万册。而由文化部、财政部实施的“送书下乡工程”,将安排专项经费6000万元,在今后3年内,向300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图书馆和3000个乡镇图书馆赠图书500万册。全国700多个无购书费的图书馆将走出困境,而成千上万的农村群众将从中受益。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新目标,进入各地各级文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政府文化部门也在向服务型转化,它要求文化主管部门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服务型政府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彻底改变“官本位”的思想和高高在上的“教师爷”的做派,进一步强化为人民、为社会、为企业、为市场服务的理念,并且在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有根本性的改进。

宁波市对下乡演出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各流动放映队和演出剧团及演出剧目由市政府采购中心通过招标确认,与有演出、放映指标的各乡、村协商,由各乡镇、村自主选择影片和剧目,并签订协议,成为建立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求关系新机制的一种新尝试。青岛市则借鉴经济领域的一些成功做法,举办文化项目推介会。立足于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市场运作,对文化项目进行了包装,并对参与单位的利益、形象、运营成本、投资回报等进行了详尽的市场分析,使文化项目真正成了金字招牌。3年来,青岛共推出各类文化合作项目千余项,吸纳社会资金数亿元参与公益文化建设。

借2000年9月开始实施的让西藏、新疆两区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西新工程”之东风,新疆扩建和更新改造短波台、中波台、实验台36座,更新电视发射机183部,为农牧区配备电影流动放映车57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译制设备全面更新为数字化,5种语言广播由过去的每天播出46小时增加到每天播出72小时。自2004年6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每天120分钟的柯尔克孜语《中国之声》综合性新闻节目开始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电台一、二频道播出后,新疆广播电视节目陆续在中亚国家电台、电视台成功播出,不仅让边远地区的人们能听到国家的声音,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