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和中职也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2005-12-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高教研究所 罗建国 我有话说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毛入学率已接近19%,超过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水平,在校学生数在2000万以上,平均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达到500万,加上中职教育,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这部分人的

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同时,我国高校和中职学校直接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合格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其对象是已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可独立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成人,他们毕业后将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其本身也作为一定的社会角色而存在。因此,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不仅具有专业教育的特点,更具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性质。再者,从这一时期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认知能力看,在高校和中职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也更容易与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过程相结合。学生也更乐于把塑造素质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另外,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出口直接面向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已逐渐趋向看重毕业生的素质,重视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在这一时期,学生、家长和学校又没有像基础教育中的中、高考压力,使方方面面都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以上种种情况表明,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和中职学校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一般是以通识教育代替素质教育。这种通识常常采取讲课或讲座方式,实质上也只是一种课堂上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出现了新的应试教育现象,即除正常的学历考试和学位考试外,学生在各种社会因素的牵引下忙于考证、考级、考研,学生戏言“活到老,考到老”,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和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综观中国几十年的素质教育,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素质教育主阵地迫切需要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转移。

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高校学生和中职学生的社会角色教育特点和他们所面临的任务,在高校和中职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包括增强责任感和提高和谐发展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四是要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善于学习。为推动高校和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应定期召开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研讨会,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讨;在专业课改中,要大幅度加重实践、实验课教学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社会教育,增强学生的对国家和社会的忧患意识、责任感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特别是要鼓励各类高校和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理念与人才模式的创新,探索如“成功素质教育”等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国家应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和机制,将高校和中职学校的素质状况纳入评估内容,以切实推动高校和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转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